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出路在哪里?

【提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不断引来非议与质疑的同时,我们如何来建设性地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研究员,以企引发一些的认识与找到一些新答案。

中国文物网您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寄以期望如何?根本出路在哪里?

西沐:目前,在世界经济震荡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或是热钱不断涌入艺术品市场,特别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进一步助推了拍卖市场行情的高涨,一下子聚集了太多买家的目光。我们面对由于市场基础缺失所带来的市场困局。相对于欧美成熟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讲,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人们寄予太多太高的期望,但他又存在太多太复杂的问题。但我们相信,所有问题的存在都肯定是有原因的,所有问题的存在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即要庆幸又不要悲观。从长远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战略性问题:

第一要迫切培育退出机制及其体系。创造消费需求与培育中国艺术品市场退出机制与体系的战略意义,就是我们的需求结构过分单一,且未得到优化,大量的投资需求使不少艺术品并未最终到达消费的终端环节,而是更多地存于投资者的流通环节与中间环节,真正的资产配置市场还远未形成。再加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稳定性不高,易被诱导与操控。虽然市场的核心问题仍是供需关系的矛盾与平衡,但更多的是受非经济因素偏好的影响与支配,特别是艺术品市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很高,波动及随机性因素对供需关系、甚或是市场状态的影响较大。这种格局的存在,使市场终都会面临一种危局,那就是市场的支撑一旦出现问题,或支撑的力度一旦弱化,在中间环节的这些存量艺术品,就会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若干“堰塞湖”,而过于迅猛增长的市场,需要的肯定是越来越强大的支撑,这种越来越大的支撑需求一旦无法满足,会在某个节点上出现波动,而这种波动,也许就会引起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涛骇浪。世界经济大势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在今天有了更多、更强的忧虑。

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层面,过度投资及短期获利出局的气氛不断强化,具有长期性及可持续性投资支持不足,市场基本面的资本状况并不令人十分乐观。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资产配置性需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挖掘。可以肯定的是,本轮过度的投资性的需求,在不远的几年间会对市场的流动性造成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所以,我们反复强调要创造性地挖掘消费需求,努力培育推出机制及其体系。这是在当下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个必须正视而又无法绕开的问题。因为配置性市场的发展与发育可能需要更为艰苦与漫长的一个过程,投资资本的集中退去需要有新的更为可靠与坚实的对接基础,否则,这样退出,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造成颇具破坏力的冲击,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第二创造消费需求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最大抓手。相对于中国资本交易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可以说是足够小,小到几乎是微不足道。就以股票交易市场来讲,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而市场每天的交易额也近2000亿元之多,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今年的拍卖总成交额可能会突破1000亿元大关,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接近4000亿大关,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今年的总成交额也仅是不足沪深两市股票两天的交易额,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的成长空间之大。我们根据有关统计,也做过一个具体的分析:中国的GDP已近40万亿人民币。按照常规计算推定,与其相配比的社会总资产应该为12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百分之五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我们用非常保守的百分之五来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的话,按中国有120万亿的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亿。如果用可流动的有效需求只占总需求的1/3这个假定来计算,那也有2万亿的规模。也就是说,2万亿与不足4000万的距离,这就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走的。

拓展中国艺术品市场成长空间靠的是最基本、最低层与最有效的是消费需求的培育与挖掘,当下,最为迫切的是发展与壮大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如果艺术品资本市场找不到有效需求的支撑,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可能成为投机者的工具,那么,这时的艺术品资本市场就会成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力量,使中国艺术品市场时刻处在不断震荡的危险边缘。只有当艺术品资本市场找到了有效需求的支撑,它才真正地介入到艺术品价值构建的过程之中,艺术资本这时才有可能成为一支有力的建设力量。

第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急需立法。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社会影响面的迅速扩大,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打破原有的传统格局,并迅速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格局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管理体制、市场体系、经营管理观念与文化体系等都处于变革与构建的过程中,如何引导这种发展的方向,规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大的课题。其中,艺术品市场热点、焦点的增多,矛盾与问题的沉积,使立法问题逐步浮出了水面,艺术品市场立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展示在我们面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体制与体系,二是法制与法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与体系是筋骨,法制与法规是保障。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与制度,并逐步促使其与经济市场及国际艺术品市场接轨,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

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的三个基点。一是艺术品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艺术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对其考察应该是多向度与多时点的,其复杂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其立法对规范生产创造、价值发掘、评估定价、权属确定、市场销售、拍卖、流转、展览、授权和收藏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求必须要有专门的立法来规范并推动其发展。二是艺术品投资市场,具有两大基本的制度缺陷:其一是不能从制度上保障艺术品交易信息的真实与充分;其二是未能保障投资人的投资活动的快捷便利。由此提出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制度的创新目标,就在于创造出一种实现人们能够公开透明、快捷便利的从事艺术品交易与投资的制度安排。这就决定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的重要取向。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与发展必须走向法治之路。我们常讲,一家国家的治理是更多地依靠政策还是更多地依靠法律,可以说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因素。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当前,我们认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要不断自觉地实现 “依靠政策,更加依靠法律”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发育,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的转变显得紧迫而又现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