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交所成立 暂不考虑份额化交易

□本报记者 陈宽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把《黄河咆啸》和《塞燕秋》拆成几万股,当成股票一样炒作,首批艺术品在两三个月内价格上涨17倍之多,远超过画作本身的市场价值,最终被叫停。

对很多关注艺术品投资的人来说,这一幕还历历在目,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文交所)也注册开始运作了。

暂不考虑份额化交易方式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推出艺术品股票交易模式,其经营、集资的合法性,和艺术品交易市场如何监督的问题,一直备受质疑。

听到浙江文交所成立的消息,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也要推艺术品股票?

浙江文交所由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控股,省内不少民营企业都参股加入,目前公布的经营项目,主要是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玉器等各种艺术品交易;文学、绘画、影视、音乐、动漫、文化创意等文化类知识产权转让,以及文化企业投融资中介服务等。

新远公司投资开发部经理刘波,全程参与了浙江文交所的立项,他表示,目前文交所只考虑拍卖、竞价、电子商务等传统交易方式,“份额化交易我们也在关注,但这样的交易形式如何规避暴涨、暴跌的情况,我们还没想好。此外也要看国家能否出台相关政策。”

浙江文交所预计3个月以后上市。

看中浙江独特的地缘优势

近年来,众多热钱涌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投资渠道也不断扩展。我省文化艺术品交易已经存在场所交易、拍卖、竞价、博览会等多种方式,但是从实践看,这些交易方式均有一定局限性,每年仍然有大量的设计、作品、构思等文创产品找不到合适的买主。

这里要再加一点关于艺术品交易所优势的描述。

近年来,国内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权威数据显示,国内已开业及筹备的文交所达36家。其中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仅5个月,成交额已达到11.3亿元,挂牌项目有1100多个。仅7月8日至15日,短短8天,就有5家产权交易所集中上马,预计到2011年底,全国文交所总数将达到或超过40家。

“尽管目前文交所如此众多,浙江文交所还是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民营企业雄厚资本,本地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也有待挖掘。”刘波说。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