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意》逄小威摄影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图)

提要: 2011年8月18日,摄影家逄小威将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办名为《建筑意》的摄影作品展,这是逄小威多年来在国内外拍摄的建筑摄影作品在北京的首次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次展览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王筱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次展览的摄影家逄小威先生讲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袁德旺先生讲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影艺坊部 经理川岛真佐子讲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制片人沈健先生讲话

中国文物网报道:(记者 尉露)“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ˋ诗意ˊ、ˋ画意ˊ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ˋ建筑意ˊ的愉快。”——这是诗人、建筑学家林徽因女士谈关于建筑带给人审美感受的一段文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馆长吴华为逄小威老师展览颁发证书

2011年8月18日,摄影家逄小威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办名为《建筑意》的摄影作品展,这是逄小威多年来在国内外拍摄的建筑摄影作品在北京的首次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逄小威为嘉宾们签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逄小威和嘉宾们合影留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逄小威和嘉宾们合影留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逄小威和嘉宾交流

熟悉的观众也许知道的是逄小威人像系列摄影作品。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他历时4年拍摄了1000位中国著名电影人的黑白肖像系列,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了以《面孔》命名的摄影作品展。作品被国家收藏,并在中国电影博物馆设立专馆永久展出。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他历时近两年,跑遍世界多个国家,一个都不少地拍摄了中国历届奥运冠军134人的黑白肖像。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名为《英雄》的摄影作品展,展出的全部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在2008年,他还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的邀请,为纪念中国电视播出50年,为全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拍摄了《电视的面孔》肖像系列作品。2009年,为纪念建国60周年,他受中国文联出版社的邀请,拍摄了《歌唱祖国》——中国著名歌唱家肖像系列。多年来他还拍摄了大量中外文化名人等肖像系列作品。2010年,上海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人与建筑》摄影作品展,其中展出的70幅人像作品,全部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摄影作品:国家体院馆鸟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摄影作品:上海浦东陆家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摄影作品:阿拉善左旗

建筑,是逄小威摄影创作领域的另一主题,象喜欢人物摄影一样,长期以来他一直热爱着建筑摄影。这些年来,他到世界各地拍摄了很多建筑题材的作品,而最集中的拍摄是2010年3、4月间,在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他拍摄的世博会各国场馆系列。184天的世博会结束了,现在各国的场馆大部分都已拆除,一场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建筑博览会”就这样从地球上永久地消失了。逄小威是用了他的大胶片相机,为我们留下了中国人期待百年的世博会各国场馆建筑。而他更为上海世博会永久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留下了未完成前正在建设中的照片。历史将证明这是一组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100多年前,法国为筹建巴黎世博会而建造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当时有人拍下了埃菲尔铁塔建设过程的照片,这已经成为法国文化的瑰宝,不可复制的历史记载。) 去年逄小威的这组作品——《上海、2010》在全国多个城市做了巡回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华谊兄弟,中国日报,等单位纷纷为摄影家逄小威摄影作品展送来花篮祝贺

本次展览的前言中他这样写到:我的摄影题材主要还是两个领域——人与建筑。在我的眼里人与建筑一样:都是以充盈着生命之气为美。例如:人有肌体、有躯干、有面孔、有精神、有个性、有气质、有苍桑,这些建筑也一样都有。古人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个性与生命都是我在人与建筑摄影中努力挖掘的艺术之魂。

这次在北京的展出他一共选出了50多幅作品,全部是黑白的。(每幅规格都在1米以上。) 逄小威说:他喜欢黑白的简约、单纯、朴素、大气、诗意、有力量!这50多幅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如:北京雪后的故宫、正在重新修建的永定门、翻新中的前门正阳楼、国家体育馆鸟巢、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日本东京新宿都厅等等。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是逄小威用了多年时间的积累,是他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顶着烈日、迎着风雪跑遍世界的成果,是一次摄影人用黑白影像表现世界著名建筑的汇集展示,更是一次有价值的文化珍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好者仔细的阅览每一幅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媒体现场拍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

建筑被视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音乐”,它们或在诉说、或在歌唱,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故事和人类的智慧。2011年8月18日,让我们跟随摄影家逄小威的镜头,一起去读这“史书”的记述,去听这“音乐”的交响!

责任编辑:yu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