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明•走近万历朝》展重点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纹衮服

十三陵特区定陵博物馆藏

衮服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此件衮服的主体纹饰为十二章纹:龙,遍布全身,共十二个团龙,在每一团龙的两侧,分别饰有轮、螺、伞、盖,或花、罐、鱼、盘长八吉祥图案中的四种,自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日、月饰于左、右肩部,星(五色)平列于后肩部;山饰于后背部;华虫(雉鸡)饰于两袖上部;宗彝(画有一虎一蜼的祭祀礼器)、藻、火、粉米(白米)、黼(斧形)、黻分别饰于前襟和后背的上、中、下三团龙的两侧,左右对称。十二章纹寓意丰富,龙意味着应变;日、月、星辰意为“三光”,取照临之意;山象征着稳重;华虫表示五彩华丽;宗彝取其威猛机智;藻为水草,取其洁净;火代表光明;粉米是滋养之意;黼和黻意味着从善背恶和决断明辨。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临之内”。除十二章纹外,还有“卐”字、“寿”字、蝙蝠和如意云纹遍布全身,寓意皇帝“万寿洪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乌纱翼善冠

十三陵特区定陵博物馆藏

翼善冠又叫折角向上巾,是明代皇帝日常视朝时所戴,因其“转角不交向前,其冠缨像‘善’字”而得名翼善冠,“翼善”也是对帝德一种期许和褒扬。该冠以细竹丝作胎,髹黑漆内衬红素绢,外敷黄素罗,外层以双层黑纱作面,故称乌纱翼善冠。冠形由“前屋”和“后山”两部分组成,“后山”之前有金制二龙戏珠饰件,和“前屋”的交界处以金制的镂空束带为装饰,多处镶嵌珍珠、宝石。冠后圆翅状的“折角”以金片卷制边沿,覆黑色细纱。“折角”插在倒“八”字形的筒式插座中,插座上饰有升龙、三山图案及“万”、“寿”两字。乌纱翼善冠既寓意丰富又极尽华丽、堂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银锭 

十三陵特区定陵博物馆藏

明代赋税,有本色、折色之称,以米、麦交纳称本色,而将税粮折成金、银、钞、钱、绢、布、漆等交纳,谓之折色。正统时,明廷把江南的田赋折成银两,解入内承运库,专供宫廷之用,称为“金花银”。金花银原额为每年一百万两,万历六年(1578)强令加进二十万两。万历九年通行一条鞭法:“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银锭铭文记录了所解府、州、县名及年代和重量,甚至少数还刻了知州、知县和银匠的姓名。这些银锭大多注明是解京库银、京库银,有的还特别标明是米银、折银、金花银。专供内廷开销的金花银远远不敷使用,神宗及皇后丧葬用银不得不由国帑支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小松款雕竹松鼠纹盒

首都博物馆藏

朱小松是晚明嘉定派刻竹高手,有较高的绘画造诣,善于透雕和高浮雕此件竹雕的盒身盒盖通体饰以过枝高浮雕松树纹,浅浮雕卵石状松树皮,并以犀利密实的细线刻划出放射状的松针盒盖上浮雕三只松鼠,神态活泼可爱,顿使虬枝老干间充满生机盒身松干上刻“小松”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梅瓶

十三陵特区定陵博物馆藏

此梅瓶出自定陵帝、后椁的两侧,形制为小口微侈,束颈,广肩,瘦腹,平底。均有覆碗形盖,顶有圆钮,下有孔眼,盖内顶部有空心柱状体。白地青花,器身上部和下部饰变形莲瓣纹,中部绘二升龙及缠枝番莲纹。盖钮及顶部饰变形莲瓣纹,盖侧壁饰二龙及番莲纹。肩部有“大明万历年制”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刻云龙纹金漱盂

十三陵特区定陵博物馆藏

此盂出于孝端皇后棺内,外壁与内底俱刻二龙戏珠纹外底刻铭文三行:“大明万历辛丑年(1601)银作局制八成色矿金沙地云龙漱盂一个重十两经管官蔡奉银匠刘刚”,合373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彩人物故事图盆

首都博物馆藏

此盆形制为窝角八棱形宽板沿,口沿部间隔排列“王羲之爱鹅”与“林和靖爱鹤”图案内壁及内底均绘“王羲之爱鹅”故事图案,共13组外壁绘花托八宝纹,通体施红绿黄紫褐诸彩,色彩艳丽。此盆体现了万历时期瓷器构图饱满、布局繁密的特征外底书“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双圈双行楷书款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