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 包容大千世界

邮票随着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伴随着中国近代史成长起来。小小的方寸世界,大肚能容,兼收并蓄,如实地记载着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作为邮票的集大成地,同时作为中国邮票的大宅院,记者近日来到了中国邮票博物馆,了解到邮票的发展,体会到方寸天地所折射的大千世界。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于水秀)“十九世纪下半叶近代邮政在中国出现,清政府于1878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国邮票博物馆馆员告诉记者。“中国邮票历史发展虽然不长,但是确实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项,中国有着丰富的邮票的资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意义深厚,每个时期的邮票有每个时期的特征,是这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缩影,可以说邮票就是一扇小小的窗户,供我们了解过去的世界”。


       方寸天地 百科全书


       邮票虽小,可以说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邮票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在邮票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水风景、名人字画、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伟人等等,可以说邮票是一个百科全书,在姹紫嫣红的邮苑中,儿童可以找到童趣,学者可以研究文化,她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人的不同需求。中国邮票博物馆馆员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邮票。


       常见邮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纪”字邮票


       1、“纪”字邮票:也就是老邮票,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使用“纪”字为票种标志所发行的纪念邮票,共计124套,337枚。另有“纪”字头东北贴用邮票八套,这些邮票记载了与新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很多大的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这类邮票中还包含有无齿邮票一套,共八枚,在“文革”期间废止。这类有票一般不会重复印刷,因此收藏价值较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J“字邮票


       2、“J”字邮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票,自1974年开始出现,“J”字作为纪念邮票的统一字头标志,一直延续到1991年1月,这类邮票主要是记载大的历史事件与世界性的大活动等,有着特殊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邮票


       3、“文”字邮票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行的无标志、无编号邮票,不包括在此期间发行的连续编号邮票,文革期间的“文”字,在当今邮票圈收藏较为火热,但出现假票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文革期间的“文”字票是无编号和标志的,这是判断真伪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建议收藏者要首先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字邮票

 

       4、“T”字头特种邮票,也就是“T”票,主要是有着特殊选题的邮票,这类邮票的题材较为广泛,艺术性很强,是较为值得收藏的票种。


       这几类邮票包罗了世间万象,对于历史的研究、文化的解读等意义非凡。还有一种特定的邮票,将公益事业与邮票印刷相结合,既能起到纪念意义,又能起到宣传作用,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邮票也不失为好的宣传方式。


       特质邮票:记者在展馆中看到许多另类邮票,邮票从19世纪末发展至今,除了不断地传承之外,也在创新,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脚步,下面盘点一下特质邮票。


       异形邮票:


       三角邮票:其性质与普通邮票无异,但由于三角形的形式稳定,寓意安全、稳固,因此有些国家把带有三角形邮票的信件作为保密信件,必须经本人之手才可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心形邮票
      

       心形邮票:最早出现心形邮票的国家是汤加,之后的心形邮票一般会与情人节相联系


       异质邮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质邮票

 

       木质邮票:1982年加蓬共和国发行了第一张用树皮制作的邮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水晶邮票

 

       水晶邮票:2004年9月奥地利发行了八十万套水晶邮票


       凹凸邮票:用压印的方式制作的邮票,最先出现在澳大利亚,这种邮票一般有一种浮雕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盲文邮票属于其中的一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刺绣邮票


       刺绣邮票:刺绣邮票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邮票,这类邮票最开始并不是出现在中国,而是出现在瑞士。


       胶片唱片邮票:这类邮票可以放在唱片机上唱歌,最开始是在不丹出现,第一首歌是《不丹历史》。


       3D邮票:2007年阿根廷出现的,可配有红蓝眼镜进行观看。


       防伪技术演变 确保邮票发行


      
随着邮票的不断地发展,防伪技术也在提高,目前的防伪技术包括异形齿孔,微缩文字,荧光点防伪纸,防伪油墨等。防伪油墨具有的双重防伪性。另外有一种加印无色荧光团花图案,在紫光灯下会显现出来。邮票在中国属于收藏大项,中国有着众多的邮票市场,我国的防伪技术也在突破,异形齿孔防伪技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防伪技术,它是一种拼音字母镂空技术,过程较为复杂。

 

       (本文观点为受访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责任编辑:水秀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