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现实
2015-07-13 09:44: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已浏览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影坛曾流行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一江春水向东流;横批:山穷水尽。这是当时上海右翼文人对1947年拍摄的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嘲讽。然而,这两部电影上映时大受欢迎,引发万人空巷的场面,是电影人对这种嘲讽的最好反驳。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导演史东山,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后方,和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一起,集合在周恩来直接领导的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史东山在第六处(艺术处)负责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在此期间,他拍摄完成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抗战四部曲”。这几部电影,在抗战期间激励了大批青年走向战场,保卫国家。抗战胜利后,一些进步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从重庆返回上海,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正在上海,他提出:“要在上海建立一家电影制片机构,作为党的文艺阵地。”于是史东山、阳翰笙、蔡楚生、郑君里等一些电影界进步人士成立了联华影艺社(后改名昆仑影业公司),《八千里路云和月》便是第一批拍摄的影片。
由于时局混乱以及当局对电影放映内容的严格控制,《八千里路云和月》拍摄的环境和所需物资、设备十分紧张。据当时剧组人员回忆:“昆仑影业公司设备的破旧当年在电影界是出了名的,拍摄这部影片时,只有一架‘独眼龙’式的摄影机、几十盏灯和一个破旧不堪的录音机。摄影棚也是四面透风,用的电影胶片不仅是过期好几年的,而且还是三本五本地从商人手里买来的,摄制工作常常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下,电影工作者们还是咬牙坚持,《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开拍,1947年2月就完成上映,由于它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轰动了海内外。
这部电影真实地纪录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人的生存状态。1947年3月17日,史东山在《新闻报》谈到执导《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感想:“抗战胜利以来短短几个月的现象,让我感到无比伤痛。”史东山更借女主人公江玲玉之口,对抗战胜利、腐败加速的冷酷社会现实,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谴责:“这个世界,都像你们这样搞下去,还成世界?明敲暗诈,强夺民产,人人都在切齿痛恨你们,个个敢怒不敢言……”
作为电影工作者,史东山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记录了抗日期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电影中,江玲玉冲破家人的阻挠,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队,与队中的音乐家高礼彬相爱,并随着演剧队在各地辗转演出、宣传、战斗等的画面,将抗战的艰辛和残酷与爱情的甜蜜和温馨做了对比,导演这样的情节设置,让影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田汉说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一个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臧克家说:“可以从银幕上的‘二队’里,找到每一个抗战初期救亡青年的影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