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侵略世界的重要一步
2014-09-15 08:53:02 作者:徐扬 罗捷 来源:新华社 已浏览次
“九一八”事变是偶然还是必然,是蓄谋已久还是伺机试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刘长江等学者认为,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毋庸置疑是经过精心策划、反复推演和逐步推进的。
刘长江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产物,是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和必然结果。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一战崛起,从一个不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侵略中国和亚洲之路。甲午战争后不久,日俄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战,日本最终赢得胜利,夺取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等一系列特权,直接将侵略势力摆放在了东北。
1927年,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递交一份奏章,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共21项内容,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刘长江说,这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中国和世界的野心与图谋。
此后,日本加紧侵略东北的准备。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东北王”张作霖,以期在东北制造混乱,趁机出兵占领东北。这被史学界称为是“九一八”事变的预演。
刘长江说,令日本人没想到的是,“皇姑屯事件”发生后不久,张学良迅速赶回沈阳,接手东北大权,并很快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日本妄图分裂中国的图谋被迫暂停。
进入1931年,日本开始全面计划侵占东北。日本朝野上下大肆渲染“满蒙危机”,为发动侵略战争造势,并相继制造了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为挑起战端不断渲染气氛寻找借口。同时,关东军在沈阳的演习更加频繁,而且公然以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为目标。
辽宁省档案馆研究人员曾做过统计,仅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年时间里,关东军就在东北进行了军事演习100多次,但却没有引起张学良和蒋介石的足够重视。最终战端一开,数万东北军不战自退,一夜之间沈阳陷落,酿成国家的奇耻大辱。
“多行不义必自毙”。刘长江说,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人,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坂垣征四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于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石原莞尔虽然逃脱法庭的制裁,但1949年8月15日病死家中。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