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清宫戏” 袁世凯东华门外被炸
2011-09-20 08:50:43 来源:北京晨报 已浏览次
游览故宫,养心殿是必然要看的。清雍正开始,曾有八位皇帝在此居住,宣统皇帝被逼退位的地方也在这里。一生坎坷的末代皇帝溥仪,就在东暖阁里看到了紫禁城的日落。100年前,一场“王朝更替”的大戏在幽幽深宫里上演。从那时开始,皇室成员再没有了往日的荣耀与尊贵,紫禁城高墙内的故事变成了普通民众眼中的“清宫戏”。
东暖阁里的逼宫戏
隆裕太后无力回天
2011年9月17日,故宫养心殿外,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正殿左侧就是东暖阁,导游站在殿外的高台阶上,隔着厚厚的玻璃窗向游客介绍说:“这里就是清末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也是溥仪退位的地方。”
游客们把眼睛贴在玻璃上向东暖阁内张望。只见里面南室靠窗为一通炕,东壁西向为前后两重宝座。当年,宣统小皇帝溥仪就坐在前面的宝座上,不耐烦地扭动着身躯,他身后就是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太后,这位“生性仁懦”的女人既无慈禧的阴狠,更无慈禧的手腕,无力地看着自家的帝国滑向覆灭的深渊。
时光回拨近100年,1912年1月16日,东暖阁里正在上演一出举世瞩目的逼宫戏。主角有三个人,袁世凯、隆裕太后和溥仪。东暖阁很小,三个人,就足以让屋子显得很有“人气”。只不过,仨人里有两个人在痛哭流涕。隆裕太后泪流满面,她是真伤心。袁世凯也是老泪纵横,他是一个好演员。溥仪则完全没有入戏。
年幼的溥仪对这一幕居然有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自传里他如此记载:“最后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
这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隆裕太后,也是溥仪与袁世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会面。实际上,1月16日这天的早朝,是袁世凯终于跟革命党达成协议,正式对隆裕皇太后撕破脸皮逼宫的当口。
东华门外的炸弹戏
袁世凯遇刺因祸得福
现如今,百年前的袁世凯逼宫,因为电影、个人传记等原因,老百姓都大体知道一点,可那天的刺杀,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1912年1月16日,刚刚上朝从东华门出来的袁世凯,脸上泪痕犹在,随即遭遇暗杀。这次刺杀来自革命党,当时袁世凯操纵南北和谈正不亦乐乎,革命党中的激进派却已决意刺袁,继而择机与北方的革命党里应外合进军北京。
刺杀计划相当周密。该日上午11点45分,袁世凯的车队从东华门出来,经过东华门大街与王府井大街的转角处,第一组刺客从街边茶叶店二楼掷出一弹,没有炸到马车。随后第二组刺客又扔出两弹,这次终于奏效,当场死伤20余人。而袁世凯命大,居然毫发无损。
大难不死,袁世凯有了“后福”。溥仪回忆,“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既然不上朝,那么后续的逼宫也不用袁世凯亲自上阵,效果反倒更好。
随后,袁世凯发起最后一击,指示麾下段祺瑞等通电清廷,要求立定共和政体。2月初,段祺瑞再发通电,历数皇族败坏大局之罪。民国政府代表伍廷芳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三天内清廷不退位,即收回优待条件。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率宣统皇帝溥仪在养心殿正式发布清室退位诏书,这也是清王朝颁发的最后一道诏书。享国268年的大清朝,亡了。
紫禁城中的搬家戏
小朝廷被逐出了紫禁城
没有兵临城下,没有炮火喧天,这是一次和平演变。作为交换条件,民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的文书。优待条件一共有八款,主要内容有:溥仪退位后继续保持“大清皇帝”尊号,享受中华民国对待外国君主的待遇;皇帝每年四百万两白银的费用由中华民国拨付;皇帝暂时仍居住在紫禁城,仍可使用太监、宫女。
外面世界的热闹并没有改变溥仪的平静生活,他仍在紫禁城里做着自己的皇帝。这种国中之国的悠闲日子在1924年11月戛然而止。据溥仪自己回忆,当内务府大臣绍英失魂落魄地跑来,告诉他冯玉祥的军队已经开进紫禁城时,他一下站了起来,手里咬了一口的苹果都掉在了地上。
领头的是国民党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他带给溥仪的见面礼是两枚手榴弹。鹿钟麟要求溥仪在《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公文上签字,公文规定: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溥仪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权利,并责令溥仪及皇室成员立即搬出紫禁城,自由选择住所。
溥仪被吓蒙了。走就走吧,总比丢了性命强。就这样,溥仪和他的小朝廷被逐出了紫禁城。
历史总是爱和人们开玩笑,1961年,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上,溥仪再次见到了鹿钟麟。两人同桌坐饮,还留下了合影。照片里,溥仪一边搂着赶自己出宫的鹿钟麟,一边抱着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炳坤,这张耐人寻味的历史照片保存至今。
金銮殿内的开放戏
金瓦金銮殿 百姓也能见
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筹备,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这座庄严的帝王之城自此向普通市民开放了。老百姓也能走上金銮殿了。
这个消息成了当时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记者查阅当时的报道,刚开放的前两天,门票打五折,只要银票五角。北京市民蜂拥涌向紫禁城,一度出现万人空巷的场景,坤宁宫夹道站满了人,交通因此受阻两三个小时。
故宫当时新开了三类陈列室。第一类为古物书画陈列室,设在坤宁宫北侧。第二类为图书陈列室,第一室设在文渊阁,第二室设在昭仁殿。第三类为文献展览室,第一室设在养心殿,第二室设在乐寿堂。在此,有必要提及故宫博物院当时的临时董事会,21位董事群星璀璨,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梁士诒、于右任,随便列出几个名字,都为后人所景仰。
尾声
主角们的最后结局
1959年,身为伪满洲国战犯的溥仪被特赦,安排工作时有人建议让溥仪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这一建议被周恩来总理断然否决,他认为溥仪一旦在故宫出现,就会被人围观,既无法工作又容易损伤他的人格和尊严。最终,溥仪被安排在北京植物园工作。对于这份侍弄花草的工作,溥仪非常高兴。1967年10月17日,溥仪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60岁。
东暖阁逼宫大戏的另外两位主角,袁世凯的结局众所周知,做了83天皇帝后,因众叛亲离,在举国讨伐声中病逝。
让人唏嘘的是隆裕太后,有洋人曾描述,她30多岁时看着就像60岁。这位失意的叶赫那拉氏太后,退位后天天落泪,经常念叨“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退位仅一年,隆裕太后便抑郁而终,时年46岁。死后她倒极尽哀荣,袁世凯臂戴黑纱,各国驻京使领馆降半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