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祭天仪式应如何?利玛窦对雅乐评价不高
2012-03-14 12:43:32 来源:北京晨报 已浏览次
因“祭天唯一指定用酒”,有关单位引来一片争议。在过去,祭天是非常正式的活动,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甚至比用兵还重要。统治者靠它垂范天下,教化民众,约束官员,当这一领域也被商业化,难怪很多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
其实,今天的祭天不过是一次表演,和历史上的祭天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标准、规格完全不同,没必要硬性比附。
那么,真正的祭天仪式应如何?
祭天历史源远流长,据传始于黄帝。古人对祭天非常重视,以祭天的场所天坛为例,原占地272万平方米,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
明清时,皇帝亲诣的祭天典礼有“春正月天地合祀”、“春正月祈谷大祀”、“孟夏常雩大祀”、“仲夏大雩大祀”、“冬至祭天大祀”等,又有“升配”、“告祭”等典礼活动。每次祭天,都极尽奢华,仪式繁复,仪器考究。
以“春正月天地合祀”为例,牲要用28头牛,33只羊,34口猪,2只鹿,12只兔,祀前一个月供养于牺牲所。祭祀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
皇帝由宫中外出时,还要摆列大队仪仗,这个仪仗称为“卤簿”,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定大驾卤簿队列中,最前列的是四头大象,这叫导象,后面再跟五头大象,这叫宝象,因为身披珠宝做成的垫子,上面还要背上宝瓶,宝瓶里放着火绒、火石等,这是满洲旧俗中的必需品,祭祀时抬出来,以示不忘本。后面是乐队,然后是金辂、玉辂、象辂、革辂、木辂五种豪车,后面又是180人的乐队。后面才是皇帝正式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祭天典礼包括“择吉日”、“题请”、“涤牲”、“省牲”、“演礼”、“斋戒”、“上香”、“视笾豆”、“视牲”、“行礼”、“庆成”等多项仪程,正式祭祀时,皇帝需完成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九个步骤,过程冗长,礼仪繁缛,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每个祭祀环节,都有音乐和舞蹈,但高度程式化,未必适合艺术欣赏。
明代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生活了很长时间,他在日记中,对当时中国的雅乐评价不高,他很奇怪,如此简单的曲调,没有和声,为什么大家却乐此不疲,纷纷称好。
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携内阁阁员在天坛圜丘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典礼。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府停止举行祭天典礼,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三千多年的国家祭祀制度也就此终止。(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天坛志》)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