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盗经风波”
2011-08-28 13:58:28 来源:光明日报 已浏览次
1924年11月,康有为应陕西督军兼省长刘镇华之邀去西安讲学。其间,康有为游卧龙寺,没想到引发了一场“盗经风波”。
卧龙寺藏有一部南宋平江府(苏州)延圣院摹刻的碛砂大藏经,十分珍贵。康有为见经卷残缺不全,又生书鱼,而边头竟被人剪做鞋垫,感到非常心疼,便说:“此经已如断玉,若不即刻抢救,将成齑粉。”该寺主持早就有付梓打算,困于资金短缺,无法实施。康有为趁机提出由他筹集资金,整理补齐后,运往上海以珂罗版重印,主持觉得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就欣然答应了。双方签订合同,规定重印之后,原经归还卧龙寺。
前往卧龙寺运经的刘镇华的部下,不懂得佛经版本,进了藏经阁之后,打开描金楠木藏经柜,见到经卷就搬。偏偏康有为和该寺主持都不在现场,军人们在无意中将柜中别的经卷也搬上车拉走了。寺中僧人发现少了经卷,就找到康有为查询。康有为听了之后,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将拉错的几本经卷退还就是了。但众僧不答应,误认为康有为蓄意浑水摸鱼。此事几经风传,被描绘得越来越严重,变成了康有为黑夜潜入卧龙寺盗走大藏经,一时舆论哗然。
陕西知名人士纷纷集会,声讨康有为“图谋不轨”的行径。又推举省议员陈松生律师以省古保会名义起诉至地方法院。法院立案后,派法警持票前往中州会馆“可园”,想要拘捕在此下榻的康有为归案,但被阻止了。人们气愤至极,团团围住会馆,以防康有为携经逃跑。渭南名士武念堂写了一副对联贴到会馆大门:“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横批:“王道无小。”此联上联出自《礼·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嵌“有”隐“妖孽”二字),下联出自《论语·宪向》“老而不死是为贼”(嵌“为”隐“贼”字)。横额据“王道无小康”(隐“康”字,暗点其姓)。将康有为姓名隐含其中,极尽嘲骂讥讽之能事。上海陕籍徐朗西还请人画一幅“康圣人盗经图”,并配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标题,发表于报端,举国轰动。
事态发展至此,康有为十分生气地说:“有些人不明真相,扑风捉影,胡骂乱咬,我康某不予计较。若打官司,康某倒愿奉陪,敝人要在大堂之上讨个公道,还我清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