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的“难民国家”许国:70年间举国迁徙6次
2015-12-01 21:52:45 作者:邓志冶 来源:澎湃新闻 已浏览次
许为姜姓诸侯国,号称“四岳之后”。西周初年,吕叔受封于许(位于今许昌东),以镇守汝颖地区。《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东巡时曾邀请许国国君宴饮于洧水之滨,并赐予骏马16匹;到了西周末年,《竹书纪年》记载许文公曾参与拥立周平王的活动。许国国君受到周王恩宠、参与拥立周王,足以说明许国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周王室的特殊关系。
然而这样一个国家,在从公元前576年到公元前506年的70年间举国迁徙了6次,这是为什么呢?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封许之命》是一篇记载周初封建许国的文献。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根据文件中用谥号称周文、武二王,判断许国始封在周成王之世。
郑、许世仇,许灵公南迁于楚
古史渺茫,西周时期许国的历史仅有以上片段式的记载。到了春秋时期,郑国经过郑武公、郑庄公的长期经营实力大增,甚至可与周王室抗衡,郑国眼皮底下的许国也就成了郑庄公时常挂念的一块肥肉。于是郑庄公联合齐、鲁两国伐许,许庄公逃奔卫国,许国沦为郑国附庸,这成为郑许两国结为世仇的开始。
郑庄公死后,诸子争位,郑国陷入长达二十余年的内乱。齐楚晋三大国相继崛起并进军中原,打击了郑国,这在客观上缓解了许国的压力。许国得以复国,并在郑国的卧榻之侧苟且了百余年。
到了春秋中叶许灵公(公元前591—前547年在位)即位前后,郑许关系再次紧张起来。因为许国依仗楚国而不侍奉郑国,而楚国在“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去世后(公元前591年)便国势减弱,郑国遂在公元前588年派兵伐许。此后郑国连年无休地攻击许国:公元前587年“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被许国打败;紧接着,郑悼公再次伐许,攻取许国的“鉏任、泠敦之田”。公元前586年,郑许两国国君到楚国打官司,结果郑人失败。到了公元前583年,郑国会同晋国征伐蔡、沈二国,顺路偷袭许国而“大获”;次年,郑又围许。公元前577年,郑子罕伐许失败,恼羞成怒的郑成公亲临前线,郑军攻入许都外城,最终许国被迫割地予郑。
许灵公自即位以来,因为外患不断,本就是蕞尔小国的许国疲于奔命,国土日益缩小,实力大不如前。于是,许灵公不得不请求迁到楚国境内,寻求庇护。楚国则派了公子申,在公元前576年将许国迁徙到了楚国方城外重镇叶地(在今河南叶县旧县乡),旧许之地遂为郑国据有。
许灵公迁叶,是许国的第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只是暂时避开了郑国的淫威和攻击,但只要各国之间还在争夺霸权,这个小国的屈辱无奈就不会结束。迁叶次年,晋楚间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战败,晋国获得了在中原的优势地位。公元前570年,晋、鲁、陈等国召开鸡泽之盟,许灵公因亲附楚国而不参加会盟,这使得晋国大为恼火,派兵伐许。并且,郑国在占有许国故地后,步步进逼,仍然威胁着已经迁到叶地的许国。公元前557年,许灵公打算脱离楚国,迁徙到在晋楚争霸中占了上风的晋国,这得到中原一些国家的支持,却遭到了许国国内诸大夫的强烈反对,最后迁晋未果。此年,晋国便联合诸侯发动湛阪之战,大败许、楚而还。
同时,郑对许仍侵扰不断。公元前547年,年迈的许灵公前往楚都,屡次请求楚王伐郑无果后,撂下一句话——“师不出,孤不归矣”(楚国不出兵,寡人就不回去了),这一年许灵公竟然客死楚都。楚王认为再不出兵伐郑,就会失去盟国的信任与支持,这才发兵攻打郑国。


寄人篱下,许悼公四迁许都
许灵公在位长达44年,无论居许还是居叶,外患频仍,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他死后,其子许悼公(前546—前523年在位)继位为君。许悼公在位23年,寄居于楚地,仰楚人之鼻息,其间不断被楚国摆布,先是从叶迁到夷,再迁到荆,又迁回叶,最后被迁到析,真可谓颠沛流离,失魂落魄!其经历相比于其父许灵公,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前533年,楚国派公子弃疾把许国迁到夷地,也就是城父,在今安徽亳州的城父故城。从今天河南叶县到安徽亳州有数百公里,以当时的交通工具和道路来说,可谓相距遥遥。夷地远离许国故土,恐怕这次迁徙并不是出于许人自愿。并且夷地与宋国邻近,是楚国与中原国家交锋的前线地区,许国也不会傻到主动迁往火药桶。
此次迁徙实际上是在楚国的操纵下完成的。迁许到夷只是楚国灭掉陈国(公元前534年)之后北方战略的一部分,楚国对夷、陈、许等地居民进行了迁徙对调,并将土田重新划割。这些举动是有深意的:将土著居民迁徙它处,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对土田重新分割,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地域意识,便于楚国分别控制,进而为其经营中原服务。这是许悼公即位以来的第一次迁徙,许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迁徙。
楚迁许于夷的第三年,穷兵黩武的楚灵王攻灭了方城外的最后一个敌国——蔡国,于是把淮水以北的附庸国,如许、胡、沈、道、房、申等迁徙到“荆”,就是今天湖北省西部的荆山。灭蔡后,楚国在方城之外已无敌手,无需这些小国在此镇守,所以将包括许国在内的诸小国从方城外的淮北地区迁出。荆山是楚人先祖熊绎开创楚国基业的基地,距离楚郢都不远,楚将许等小国迁于此地可能是为了便于对其进行监视。此为许国第三次迁徙。
第四次迁徙,是因为楚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公元前530年,楚灵王征伐徐国期间住在乾溪,乐而不返。次年,楚灵王的弟弟子比、子皙和弃疾合伙造反,攻下楚都郢,楚灵王众叛亲离并自缢而死,弃疾即位为楚王,即楚平王。由于此前楚灵王在国际上树敌太多,楚平王为稳固统治而改弦更张:他分封陈蔡两国王室后代,使被楚灵王灭掉的陈国、蔡国复国;同时,将被楚灵王从故土迁徙出的小国都迁回到原来的居住地。许国作为小国之一,也在迁徙之列,这样许国就因为楚国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被迁回叶地。
但好景不长,许国迁回叶地的第五年(即公元前524年),又被楚国迁徙到析地。析地又名白羽,在河南省西南部的西峡县境内。许国这次迁徙仍然是受楚国摆布,楚平王希望以析地北面的伏牛山阻隔许国与郑、晋的联系。这次举国迁徙,只是缘于楚国左尹王子胜对楚王的一次谏言——他对楚王说,许国所居叶地属于楚地,而许对郑国无礼、和郑互为仇敌,如果郑国讨伐许国,再拉上和郑关系很好的晋国一起,楚国肯定吃不消,会丧失大片国土。况且,许国在政治上对楚国并不完全专一,有可能会倒向晋国。楚平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派王子胜把许国内迁到了析地。


扑朔迷离,许国迁于容城
许本就是小国,经过许悼公时期的四次折腾,元气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的事就是让许国给遇上了:许国迁析的第二年(公元前523年)夏天,许悼公患上疟疾,他的儿子太子止进献汤药,许悼公喝后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太子止害怕,就逃亡到晋国。许悼公到底是否死于太子止的谋杀?这一问题争论了二千多年,至今仍无定论。悲哀的许悼公真是死不瞑目!
故事还没结束,以上只说了许国的前五次迁徙,还有第六次:许迁析地十余年后的公元前506年,《春秋》记载“许迁于容城”。史书的记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留下一系列疑问:许国自析迁往容城的原因是什么?过程是怎样的?当时的许国国君是谁?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有一篇珍贵史书《系年》,记载楚昭王即位(公元前515年)以后,许人发生叛乱,许国国君许公佗被迫出逃到晋国,晋国怜悯他,在汝水之阳筑城,并让许公佗住在容城。容城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东南,其东边不远就是叶地。《系年》的这些记载虽然没有明确纪年,但对研究许迁容城仍有重大史料价值。据历史学者研究,许国这次迁徙的过程比以往更复杂。先是许人叛乱,许国的国君从楚国逃到晋国,晋国把许国国君安排到抗击楚国的前沿——容城居住,过了几年,留在析地的许国最终全部迁徙到容城。
许国的这次迁徙涉及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晋、吴关系亲密,两国又纠集了不少中原的二三流国家,威胁楚国,使其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这次迁徙也与楚国内政腐败有关,当时楚王还是个小孩,大权操纵在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手中,令尹蓄货弄马,搞得楚国上下乌烟瘴气,归附楚国的一些小国多有离心倾向。
许国迁徙到容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504年,郑国派兵灭了许国,并将许男斯(名字叫斯的许国国君)俘虏到郑国。许男斯是否就是许公佗?将析地许国迁往容城的国君是许公佗,还是许男斯,还是另有其人?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谜了。

以上就是许国的六次迁徙:许→叶→夷(城父)→荆→叶→析(白羽)→容城。可以看出,从公元前576年到公元前506年的70年间,许国平均不到12年就迁徙一次,特别是许悼公时期,他在位23年,平均5年多就迁徙一次,这在春秋列国的历史上极其罕见。许国每次迁徙的具体原因很不相同,但多次迁徙却有基本原因:
一是地缘因素。许国地处号称四战之地的中原,是齐、晋、楚等大国逐鹿之地,同时又与中等国家郑国毗邻,郑国一直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二是实力对比。现在有句话叫“弱国无外交”,像许国这样既弱又小又寄人篱下的弹丸国家,哪里有外交可言!晋楚属于春秋五霸,郑国也曾经小霸一时,许国夹处其间,别说“外交”,连生存都成问题。
三是国际形势及楚国国内的政治状况。许灵公迁叶后,许国寄居于楚地北境,成为楚国经营中原的一颗棋子。地处斗争前沿的许国,其命运不可避免地被国际形势及楚国国内的政治状况所左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