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洋务运动”兴衰的营口西炮台
晚清时期的营口西炮台旧影
如今的西炮台
1858年6月,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位于辽宁省的牛庄(后改营口)被增设成为通商口岸。营口开埠后,英、法、德、日、俄、美等领事馆及各类机构纷纷进驻。一时间,这个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口岸,一度被赞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小上海”。
清廷的妥协退让,使大清国获得稍许安定。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执掌中枢大权的恭亲王深感强国之必要,一些思想较开明的官员也亲见了外国列强的利炮与坚船,遂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很快,以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诞生了。
1881年,北洋水师学堂在天津成立。次年,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的重要海防要塞——营口西炮台破土动工了。这座以白灰、黄土和沙土灌浆夯筑的炮台,周长1000余米,层高5米,设有一大两小三座炮台,其中最大的炮台上安装了“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普奥战争及普法战争中使用的克虏伯大炮。该炮管长11.2米、重44吨,有效射程接近20000米,炮弹在3000米内可穿透巨舰的装甲……名炮克虏伯在大清海防的配装,使洋务派对帝国的重新崛起也悄然滋生出些许的幻想。
1894年9月17日,觊觎大清已久的日本,派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袭击了北洋舰队,甲午战争爆发。很快,战火蔓延至营口,时任练军营管带的奉军将领乔干臣率五百清军坚守西炮台阵地,顽强阻击了日军的进攻。后炮台被日军合围,无奈撤到辽河北岸,炮台也被日军占领。而清政府花费巨资打造,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舰队,亦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终于宣告失败。
这座“洋务运动”时期修筑的古老炮台,如今则静静地守候在渤海湾一隅,成了那段悲壮往事的历史见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