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偌大的故宫怎么解决取暖问题?
2015-09-05 21:49:24 来源:知乎每日精选 已浏览次
题主说得很对,在大殿也是用火盆,御寒效果有限(起居型建筑内取暖效果好),也确实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清嘉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公历12月),皇帝御太和殿武举传胪后下了一道谕:本日朕御太和殿,内安设火盆过多,后面三槽隔扇俱开,又遇风吹,火星满地,经御前大臣侍卫等纷纷踹灭。并不御寒,竟为开销地步,徒费无益,此皆内务府大臣漫不经心所致。嗣后每遇保和殿筵宴、太和殿受贺筵宴、及御太和殿,俱在地平二层两角安设炭火二盆,盆内炭火用灰掩盖,两边隔扇俱不准开,仅开中隔扇。每遇看祝版,中和殿、太和殿勿庸安设火盆,两边隔扇亦不准开,永著为例,并著内务府大臣一人每次查看。如有违例多安火盆,不掩两边隔扇者,司官革责。本日查看之内务府大臣,即时降级不贷。(《清仁宗实录》卷三六三)
嘉庆二年十月乾清宫太监贪图方便将熏殿火盆放在穿堂未灭埋炭烬,夜间炭火复燃熏灼木装修发生火灾,乾清宫交泰殿全部烧毁坤宁宫前檐损坏,小小火盆酿成清代紫禁城一次大型火灾。
除了木构建筑,火盆也会对人造成安全隐患,如溥仪日记“宣统十二年十一月”就记载了一次一氧化碳中毒:
二十九日,晴。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卧于榻上,少顷即醒,又越数时乃愈。而在余寝室之二太监,亦晕倒,今日方知煤之当紧(警)戒也。八时,仍旧上课读书,并读英文。三时下学,餐毕,至六时余寝。 (《我的前半生》“毓庆宫读书”)
清代宫中冬季取暖设备除了火盆外,还有地炕,也就是地暖(火地),即室内地面下砌筑有火道,在室外地炕口内烧火,通过火道将热力传到室内地面,散热面积大,热量均匀,没有烟灰污染,多用于生活起居的宫殿。晚明太监刘若愚著《酌中志》:“乾清宫大殿... ...右向东曰懋勤殿,先帝创造地炕于此,恒临御之。”“十月... ...是时夜已渐长,内臣始烧地炕。”可见明代宫中就已建造有此设施。去故宫游览,细心的游客能在很多建筑台基上见到地炕口和排烟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