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甲午战败原因:农业社会支撑不了大规模的战争
2015-08-28 10:10:39 来源:辽沈晚报 已浏览次
一个是人多吃穷,另外还因为落后保守的观念,不懂得“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几个世纪都以农业为主,怎能不穷!农业社会是支撑不了大规模的战争的。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5月26日A08版,作者:张社生,原题为:《绝版李鸿章(24)》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
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 11日,丁汝昌拒降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贫弱是玩不起战争这个奢侈品的
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有一千个原因,其实根本的一点就一个字,“穷”。甲午战争前的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在为生存进行改革。清廷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一直没有跨过财政这个坎儿。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就是钱,我们比人家的困难不知道多多少。
首先就是暴涨的人口。从十七世纪末起到十八世纪末为止,中国人口翻了一番多,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了三亿多。到了1850年人口已达四亿三千万左右。再多的收入最终都被这个庞大的人口吃掉了。
一个是人多吃穷,另外还因为落后保守的观念,不懂得“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几个世纪都以农业为主,怎能不穷!农业社会是支撑不了大规模的战争的。当时一发克虏伯炮弹30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农民的一年收入。这点李鸿章看得很清楚,他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板、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清廷不会理财,又不懂得广开财源。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一直没有真正的增长。从1712年到1850年,清廷记载的法定收入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据国外学者推算,清朝后期中国的收入总额约为二亿五千万两白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