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年间有一场“淞沪会战”
很多城市的保卫只能靠市民或百姓组织的“自卫队”了,在倭寇凶残的攻势下,守土保家的决心也能使他们屡屡创造奇迹——发生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五月初一日的“淞沪会战”,就是其中特别经典的一次战例。
嘉靖帝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呼延云,原题:明代王长年巨斧劈倭寇嘉靖年间有一场“淞沪会战”
提起明朝的倭寇,随着这些年相关历史书籍的普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早期倭寇是冒充朝贡使者来到中国,滞留在沿海抢劫的日本人,后来又有不少本地的海贼加入,明火执仗、杀人越货,在嘉靖年间“登峰造极”,而后在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民族英雄的合力痛击之下,灰飞烟灭。
上述这些认识,都没有错,但是历史的洪流都是由无数细小的浪花组成,而这些浪花往往最别致、最传奇、最动人心魄,这一期的“叙诡笔记”,我们就从明代的笔记中,发掘一些“抗倭战争的细节”。
惨不忍睹的“日本国情”
《涌幢小品》是明代著名的史料笔记,一共三十二卷,撰写者是天启三年曾当到内阁首辅的政治家、文学家朱国桢。《涌幢小品》是朱国桢闲居在家时写成的,他家有个六角的木亭,形像石幢,构造如穹庐,可以随意迁换地方,好似从地下涌出,本书就是在这亭子里写成的,因此得名。
《涌幢小品》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其中第三十卷,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抗倭战争的过程,而在战争爆发的原因上,朱国桢对“日本国情”进行了一番分析。
题为“倭官倭岛”的一则笔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倭俗简易,寸土属王。”就是说日本那地界,有一亩三分地就敢自称为“王”,一个“王”的实际职权和辖地估计都不如大明一个村长,“倭民住屋一编,阔七尺,岁输银三钱,耕田者,粟尽入官,只得枯槁”,穷成这个样子不说,“国土安全”还一万个不省心,“其地多大风,夏秋间风发,瓦屋皆震,人立欲飞。乍寒乍暖,气候不常,其暑甚酷,一冷即挟纩。九月以后即大雪,至春止矣,大小终日围炉”,围着炉子却也没有什么好吃喝,“日食甚陋,多用汤,日只二餐”。
人活到这个份儿上,除了当贼,也确实没有什么其他的出路了,但“贼饷”也低到不忍直视,“为通倭人买为贼,每名只得八钱”。
插播一下,当时大明王朝的民生指数怎样呢?同样是《涌幢小品》,记述了一种叫“头脑酒”的东西,“凡冬月客到,以肉及杂味置大碗中,注热酒递客,名曰头脑酒,盖以辟寒风也”,估计就跟现在的羊杂汤差不多,问题是,这种“头脑酒”乃“民间用之不改”,是明朝普通百姓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就这一道肉汤,只怕羡煞岛国原住民了。
必须补充的是,朱国桢写文章非常严谨,他讲述丰臣秀吉获得织田信长信任,“丙戌年擅政,尽并六十六州”,死后其子秀赖与德川家康争权,最终失败的过程,详尽而准确,所以可以推测,《涌幢小品》对日本国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尽管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把邻居的境况“损”得够狠。
提起明朝的倭寇,随着这些年相关历史书籍的普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早期倭寇是冒充朝贡使者来到中国,滞留在沿海抢劫的日本人,后来又有不少本地的海贼加入,明火执仗、杀人越货,在嘉靖年间“登峰造极”,而后在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民族英雄的合力痛击之下,灰飞烟灭。
上述这些认识,都没有错,但是历史的洪流都是由无数细小的浪花组成,而这些浪花往往最别致、最传奇、最动人心魄,这一期的“叙诡笔记”,我们就从明代的笔记中,发掘一些“抗倭战争的细节”。
责任编辑:小明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