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曾定8月8日为父亲节 原因之一是谐音为"爸爸"
很多人都以为父亲节是个舶来的节日,其实不然,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就曾有过属于国人自己的父亲节。
1945年8月,笼罩在中国上空8年之久的战争乌云逐渐弥散,胜利的曙光已然初露。在上海,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内的一些文人突然间想到,这8年间,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无数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生命,这其中就有很多父亲。为激发民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念,也为了纪念那些为民族大义捐躯的父亲们,这些爱国文人提出设立“父亲节”。他们还建议将日子定在8月8日,认为“八八”的谐音是“爸爸”,两个“八”字上下重叠在一起,变形后就是个“父”字,简单响亮又好记。倡议一提出,各界人士反响强烈,纷纷响应。
当时,社会舆论对父亲节活动极为重视,很多名人也纷纷撰文表达对父亲的追思。在8月6日上海的《申报》上,刊有一则名为《八八父亲节缘起》的消息,文章深刻阐述了发起父亲节的目的和意义:“美国的茄维丝女士在悼念战争死难者时发起了创立母亲节的倡议,以纪念和赞扬那些战争英雄们的母亲;而今,无数爱国将士战死沙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亲,为了记住这些英勇的父亲,故在此发起‘八八父亲节’活动。”
次日,该报又在一版再次刊发了消息《明日“父亲节”,尽孝道莫忘助学》,再次强调发起父亲节活动的初衷,并倡议为人子女者应在8月8日这天,胸佩白花,纪念那些为守护子女和国家存亡而逝去的父亲们。
在发起“父亲节”倡议一周后的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消息传来,中国民众无不欢欣鼓舞。上海市各界名流更联名呈请国民政府将每年8月8日定为父亲节,并通令全国遵行。在这份联名呈请中,不仅可见吴稚晖、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的身影,连有名的“黑帮大亨”杜月笙也都参与其中。面对高涨的爱国热忱,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召开专题会议商论后,最终通过了民众的提议。于是,8月8日便成了民国后期法定的父亲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