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商业大帮“宁波帮”崛起始末
2015-04-30 23:22:20 作者:吕传彬 来源:中国商报 已浏览次


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属鄞县、镇海、滋溪、奉化、定海、象山(加上现属宁波市的余姚)等县在外地经商办厂的商人和企业家的群体。它原是个旧式商帮,从1842年五口通商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间里,当别的商帮如山西帮、徽州帮等一个个都被淘汰的时候,宁波帮却脱颖而出,崛起于上海以及天津、武汉等通商大埠。宁波帮从一个旧式商帮转变为一个新式的资本主义企业家群体,形成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开放历史形成开放意识
可以说,有了宁波港(601018,股吧)才有宁波帮。宁波港的地理环境是得天独厚的,它以环抱的舟山群岛为屏障,以甬江两岸和镇东半岛为依托,形成了一个掩蔽周密的特大海峡型深水海域。不冻,不淤,风浪平静,蜿蜒曲折百余公里的深水岸线,水深在20米以上,是天然良港。更重要的是,它既位于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点,又处于万里长江的口外,即在大“T”字形的顶端,形成了一个特大良港。
宁波自古就对外开放,它的历史就是一部开放的历史,开放历史形成了开放意识。
宁波正式对外开放,开始于唐朝。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明州(今宁波)于鄮县。《宝庆四阴志》载,唐时明州“海外杂国,……贾舶交至,唐有市舶使总其征(政)。”《新唐书》说,当时日本因“新罗梗海道,更由明、越州朝贡。”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载,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到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的400年间,中国商人从明州启程,往来日本达100多次,并选举出商团带头人有李邻德、李延孝、张支信、李处人、崔铎等。这可算是最早见于史载的宁波商人了。
两宋时,商业重心南移。淳化三年(992年),明州和杭州、广州都设市舶司,合称“三司”。明州市舶司设于江厦街,各国海船皆猬集于此。明州商人有五千缗以上资金者就可登记领到出航凭证,这恐怕是宁波商人第一次所获的合法身份。
明清时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然而禁海反而促进了私商贸易的大发展。在宁波港外、舟山群岛六横岛的双屿港,自然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自由港”,甬帮、徽帮商人和葡商、日商,常达万人,集结双屿,进行走私贸易,十分繁荣。到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终于带兵突然袭击,予以彻底摧毁。但到隆庆年间,明王室又不能不宣布开放,就默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清朝初年,实行海禁,后一度开放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又厉行闭关锁国,直到被列强用大炮轰开。
两次海禁,宁波人民遭受大难。明朝那次,除舟山本岛外,46个住人的岛上的居民全都被迫内迁,使这些岛荒废达300年之久。清朝的那次还要厉害,连本岛“城郭民居,悉皆焚毁”;陆上沿海居民也内迁30至50里,打上界桩,越界立斩。宁波人开始了长期的苦难,根本谈不上在家乡安居乐业。原来他们“半年生计在田,半年生计在海”,如今田、海两无着落,逼得他们只好流散四方,寻求经商活命之路。正如《定海县志》所说:“地狭人稠,生活维艰,饥驱寒袭,迫而之外,航海梯山,视若户庭。”所以,宁波帮是逼出来的。逼迫,使他们形成了能吃苦、敢冒险的性格,在逼迫下为了生存和自卫,又形成了他们的以家族血缘为核心,以同乡地缘为纽带的团结互助的凝聚力,使他们得以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所以俗话说:“无宁不成市”。
浙东地区由于较早开放,南宋和明清间曾出了两个浙东学派,反对轻商、抑末。如南宋的叶适就说:“夫四民交致其用而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更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具有开放意识和商品意识的宁波人(及温州人)来说,是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以至于在这里形成一种风气:不像别处那样只热衷于举业仕途,反倒把外出经商看做“有出息”,因此社会上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现象。
“四明公所”事件
学界公认的宁波帮形成的萌芽阶段,约在明末。缘由是第一个行会组织—药材业的鄞县会馆,是明天启、崇祯年间成立于北京的,稍迟的成衣业的浙慈会馆也在北京成立。这两业就是宁波帮早期打头阵的,如北京成仁堂药号的老祖宗就是宁波慈水人,开“乐家药铺”起家。成衣业当时是清一色的宁波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红帮”裁缝。
但实际上还有比明末更早的宁波帮活动的事迹,那就是创始于明永乐(1403年至1424年)年间的民信业,它是在1896年邮局成立以前古老的通讯事业。据《鄞县通志》载,民信局为“甬人首创”,清道光以后最盛,遍布全国边远,及于南洋群岛,后虽各帮也都参与,而“吾甬商帮实执其牛耳”,甚至“有民信局为宁波人独占”之语。
清乾隆嘉庆时,开始出现综合各行业的统一公所,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成立的汉口浙宁公所,嘉庆二年(1797年)成立的上海四明公所。1842年五口通商后和1864年太平天国结束后,宁波人潮水般涌到上海,四明公所显示了不可轻视的力量。四明公所经历了两次著名事件:第一次是1873年法租界当局企图强占四明公所地皮,竟派兵威胁,打死七人,宁波同乡怒不可遏,团结上海市民,捣毁法籍商行多家,法方怕事闹大,终于退缩;第二次是1897年,法租界当局又派兵拆毁公所围墙,大有泰山压卵之势,宁波帮发动了更广泛的群众,实行罢工罢市,挑水业(当时尚无自来水)、洗衣业、车夫、厨司、阿妈,全都不干了,弄得外国人饮水无人送,衣污无人洗,车子无人拉,饭菜无人烧,房屋无人扫,东西无处买,只得软化,撤去法兵,承认了四明公所的所有权。这么一来,宁波帮更令人刮目相看。所以,上海四明公所的成立和壮大(花了整100年),可说是宁波帮形成过程茁壮阶段的标志。
鸦片战争后迅速崛起
在宁波帮的形成过程中,最后有个飞跃的阶段,从此宁波帮从旧式商帮转变为新式资本家群体。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条件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被迫对外开放,另外还有个条件则是1865年以后的洋务运动。为什么当时处于同样条件下的山西帮、徽州帮没有发生这种转变,惟独在宁波帮发生了呢?一个原因是因他们的母地宁波近在咫尺,可以得到充分支援;再一个原因是因他们在上海已预先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于宁波帮能吃苦、敢冒险、肯团结和善适应的特性,特别是善适应,即善于抓住和利用机遇,以发展自己的优势,这样他们才把别的商帮远远地抛在后面。下面介绍几点。
第一,借开放之机,发展对外贸易。在上海开埠之前,宁波帮已以上海为中心,沿江发展了从苏州到武汉的商业网络,沿海又北上到天津、营口建立了商业据点,所以上海一开埠后,原来的广东籍买办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逐渐让位给了宁波帮买办。于是,宁波帮在进出口业大展身手:在进口方面,如五金业的叶承衷,一个黄浦江摇舢舨的小贩,与外国轮船水手混熟了,做起火油、五金生意来,终于成了“五金大王”。朱葆三、傅筱庵也是靠五金起家。棉纱棉布业,有徐庆云、吴鳞书、邵声涛为三大棉纱巨头。颜料业也是大行业,秦君安即以此发家;周宗良则为德国颜料在华总买办。在出口方面,生丝、茶叶是大宗,除湖州帮、绍兴帮外,宁波帮也参与其中,如杨坊之所以当上第一任怡和洋行买办,就因为他是鉴别生丝品质的行家。方氏家族方性斋、方润斋最早开设了收购生丝、茶叶的方振记商行。俗话说,“宁波帮内买办多”,就因为他们参与进出口贸易的人较多。买办名声一向不佳,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除杨坊等人颇多劣迹外,多数只是在当时被迫对外开放的特殊条件下从事外贸的新式商人。
第二,钱庄业的发展和银行业的初创。五口通商之前,山西帮靠的是票号,徽州帮靠的是典当,宁波帮靠的是钱庄,都很落后。但开埠以后,前二者逐步被淘汰,惟独钱庄业反而更加兴盛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在于钱业适应性强,一因宁波钱庄早就实行“过账制度”,它已具有银行的票据清算和票据交换制度的性质。上海钱业1890年建立汇划总会,也实行与过账制相同的汇划制,这就适应了开埠后繁荣起来的金融市场,而票号就没有这种制度。二因钱业是建立在工商各业基础之上的,是“百业之母”,与各业联系紧密,一荣俱荣;而票号则不同,它以联系王公大臣豪富为主。三因外商银行在内地并无分支机构,故接受汇丰银行第一任买办宁波人王槐生的建议,与汇划钱庄建立业务关系,收受钱庄庄票。商人可凭庄票向外商银行拆借,可向洋行出货。外商银行和洋行利用钱庄网络,可向内地收购土产、推销洋货,所以出现了落后的钱庄成为先进的外商银行的帮手的“怪现象”。过去有人说这是钱庄“买办化”了,此说是很片面的。事实上,钱业之兴盛对于上海开埠后的繁荣贡献甚大。上海钱业一向由宁波帮执其牛耳,《上海钱业史料》载九大钱业资本家家族集团,宁波帮占了五个半。1897年后,钱庄向银行转化,也是宁波帮带的头;中国人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实际创办人是宁波帮的严信厚等;四明银行更是清一色宁波帮;开始在上海设分行,也是宁波帮胡桂芗、李寿山所筹办,后来带头反对袁世凯“停兑令”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就是宁波帮宋汉章,那次行动促成了全国金融中心从北京到上海的南移。
第三,沙船业的兴盛和轮船业的兴起。沙船是轮船兴起前的主要海上交通工具。上海之所以迅速繁荣,实赖沙船业的兴盛。它以上海为中点,往来于南北洋,是最危险也最赚钱的行业。宁波帮的镇海小港李也亭家族创办久大沙船号、慈溪董棣株家族创办大生沙船号,皆沙船巨头,他们都是在沙船业赚了大钱再去开钱庄的。宁波帮自古就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外轮之侵入而使沙船逐渐被淘汰之后,宁波帮又及时地向轮船业转移了。1909年,宁波帮集资创办了第一家民办航运业—宁绍轮船公司,但它一诞生,就立刻遭到了外国势力的欺压,英商太古、法商东方等轮船公司联合起来,以压低票价等手段,企图将它压垮,扼杀于襁褓中。这是一次民族资本对外国资本的交锋,宁波帮又显示了在强暴面前团结一致敢于斗争的精神。他们组织了航业维持会,募集巨款,支援宁绍公司,降低票价、优待乘客,并展开宣传,劝告同乡不坐外轮,结果,自称资力雄厚的太古等公司反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宁绍公司最终取得了胜利,而且剩余之款还足够再添购一艘轮船。1913年虞洽卿又独资创办了三北轮埠公司,它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民营轮船公司之一,占当时全国轮船总吨位的13%。
第四,组织的扩大和健全。1902年上海首创全国第一个商会组织—上海商业会议公所,1904年改组为商务总会(即后来的总商会),它的创始人就是被称为宁波帮开山祖师的严信厚,它历届的掌权人又都是宁波帮人士。1910年宁波旅沪同乡会成立,这两个组织,互为表里,实际上起了宁波帮大本营的作用。
以上四点,把外贸、金融、航运掌握在手,加上以组织贯穿其间,就是宁波帮形成过程最后阶段—崛起的主要标志。从此它完成了从旧式商帮向新式企业家群体的转变。
宁波帮的形成时期很长,羽毛丰满了,接下去就进入发展时期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宁波帮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宁波帮又逢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使它进一步全面发展民族工业,涌现出像刘鸿生那样的一批大企业家;民族工业又进一步与金融界混合增长,形成了更大的民族资本—江浙财团。这是后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