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中国花滑:明朝进入宫廷,清代被封为“国俗”
2015-03-29 18:00:41 作者:钱俊 来源:东方早报 已浏览次
岁寒三友、冰嬉图、梁祝化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出现在3月25日傍晚举行的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开幕式——3D多媒体场景秀《冰·源》上,伴随着声光电的结合,演员的精准滑行,一下带领人们回到过往……
据史料记载,“冰嬉”亦称“冰戏”,早在《宋史》中就曾有记载。“冰嬉”在明朝进入宫廷,并在清雍正、乾隆时期迎来高峰。清代著名画作《冰嬉赋》中曾描绘了滑冰者做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等类似如今花样滑冰的姿势。 连风靡一时的古装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也有类似的“冰嬉”场景。可见,清代是中国古代花样滑冰的“黄金年代”。
努尔哈赤的滑冰部队
说到“冰嬉”,在宋代就是皇帝喜欢热衷的冰上娱乐活动。《宋史·礼志》就记载道:“观花,作冰嬉”。
明朝时,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据《倚晴阁杂钞》记载,有钱人家的子弟就在北京积水潭的冰面上玩一种“冰床”,将十几张床连在一起,上面摆上酒,一边饮酒驱寒,一边滑行。不过,在清朝前,除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外,冰上运动并不普及,而且形式也较为单一。
清代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花样滑冰的“黄金时代”,这与统治者——满人(前身女真人)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他们生活在现今的东北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滑冰成为他们必要的技能。自己就是名“滑冰高手”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组织了一支善于滑冰的高机动性部队(类似于如今的“特种部队”的概念)。历史上,努尔哈赤麾下那支以滑冰闻名的费古烈部队就曾在墨尔根城遭到蒙古的巴尔虎特部落围攻时,完成过“天降神兵”的经典战役。
清兵入关后,也将“冰嬉”的习俗也带进了关内,滑冰早期也成为军事训练的内容。每年,当湖面冰冻十分坚实时,清朝皇帝就要在北京的北海或中南海来校阅八旗清军滑冰。
据记载,参阅清军每年10月份就开始备战,经过重重选拔,每一个旗,前锋统领和护军统领各选出滑冰高手200人,总计有2000人参加校阅,由内务府提供冰鞋和服装,分速滑和花滑两种。整个校阅结束后,会根据参赛者的质量,按等次分别给予赏银。
乾隆皇帝定其为“国俗”
在曾风靡全国,描述清雍正年间的古装剧《后宫甄嬛传》中,古人冰嬉的场景也是重头戏。然而,这项运动真正迎来巅峰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每年冬天于冬至到“三九”期间,在太液池上进行“盛典”。
从那时起,“冰嬉”的军事意义下降,娱乐性开始上升。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习国俗云。”
不少体育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古往今来的最高领导人中,只有乾隆皇帝对“冰嬉”如此重视和倡导。举措包括制定常规制度,并设立奖励机制。这其中,他曾让一个自己苦练成才的苗族青年喜桂,特批加入八旗军籍,并赐号“冰上燕儿”。另外,他善用宣传手段,不仅自己为冰嬉写序赋诗,还将其定义为“国俗”,后人研究其文章认为,从功能、性质上,乾隆对“冰嬉”有着高度的理性认识。
乾隆皇帝还特令宫廷画师绘制许多以此为主题的图画。如今,就保留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当年画师张为邦、姚文瀚、福隆安等人合绘的《冰嬉图》是一幅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主要画面所显示的是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将当时花样滑冰的高超技艺,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冰上健儿们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组成一条巨龙,蜿蜒盘转,非常壮观。
那时,花样滑冰的动作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双飞燕、千觔坠等动作,杂技则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并在竿上、杠上、肩上、臂上表演倒立或扯旗等动作。
爱新觉罗·宝廷在《偶斋诗草》中对当时的滑冰技术有过形象的描绘:“铁若剑脊冰若镜,似履踏剑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自我随纵横。是耶洛仙非列子,风胡能御波能凌。”
清代冰鞋就分单双冰刀
清乾隆年间起,溜冰器具也有了很大改善。从大多采用马的胫骨制成的初期冰刀,逐渐出现木制的冰鞋和木制镶铁冰鞋。清代后期,我国的冰刀已升级为铁制的。同时,冰鞋也出现了单冰刀、双冰刀两种不同的类型。
双冰刀比较平稳,适合初学者练习。与现在的冰刀不同的是,清代的冰刀都比较短,鞋的后跟有一部分下面没有冰刀,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鞋跟触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变滑行方向。
随着器材制作工艺的进步,这项运动在民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些民间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像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都移到了冰上,在滑行中进行,别有一番风韵。
爱新觉罗·宝廷的《偶斋诗草》曾记载过:“朔风卷地河水冻,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年年结队嬉郊堝。”这说明当时不仅在宫廷,城郊滑冰的人也很喜欢这项运动;另外在《北京竹枝词》中,有一首描写初学滑冰摔倒的诗:“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语虽嘲谑,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学习滑冰的热情。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