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要“称孤道寡”?
2015-03-11 11:41:39 来源:今晚报 已浏览次

从皇帝由有谦到无谦的自谓中,可见封建强权愈来愈专制和专横(图片来自网络)
在报刊中,“孤寡老人”一词并不鲜见,在当今的词汇中,是指无儿无女没有生活依靠的老人。在这一点上,与古义也无大区别,只是比现在划分的细一些罢了。《礼记·王制》说:“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后孟子又将此四类人归为“鳏寡孤独”。其实“孤寡”绝不仅仅是指“穷而无告者”,在春秋秦汉以后却是皇帝、王侯们的自称。这些人权倾天下却称孤道寡,你看怪也不怪?
我国自古就有个怪现象,那就是谦虚,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谦词较多。尤其说到自己的时候,称自己是鄙人、敝人,自己的家是陋室,自己写的什么是拙作等等。倘若汇总一下,那足可以来本《谦词词典》。我们常说的“称孤道寡”是指皇帝,“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称,这恰如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常说“本人才疏学浅”一样,是道地的谦逊。
那么谦逊在古时以“孤寡”为口头语,今人似乎颇难理解。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这就像现在委某人以官衔,其必自谦“本人能力有限”,若口吐狂言说“管这点事闭着眼就干了”,非让你还没等睁开眼就丢了乌纱。到了汉代,“寡人”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语了。有人曾注意过,韩信为齐王时,对蒯通说:“先生相寡人何?”此外如淮南王黥布、吴王濞这些“叛臣”均自称过寡人,而韩信当时仅仅是领兵的将军,这样的自称也有犯上之嫌。
至汉末,袁绍、刘表、曹操、孙权及刘备等人都称孤,但至晋唐以后,皇帝大臣们再也不称孤道寡了,皇上皆以“朕”为专用自称。如《金辽文》载元太祖、太宗等文章皆称朕,至清代更是如此,如康熙在《全唐诗·序》中“朕兹发内府所有全唐诗……”在清代的御批中,基本找不到“孤家寡人”之类自称了。
达官显贵从自称孤寡而谦,至后世渐渐弃而不用,从中能看出什么样的演化?在这一点上,老子早有高论。《老子·三十九》道:“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就是说,显贵们以百姓为根本,高官以下民为基础,所以自谦为孤寡,是争取臣民的拥护辅助。老子指出,这一切要真诚,不要停留在口头上,否则只是一个形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