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贵族流行使用金属面具 死后用面具遮脸

契丹族曾经驰骋于中国北方草原,在唐代末年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大辽帝国,于元朝之后逐渐销声匿迹。记者了解到,这次的展览共分为美丽的传说、草原帝国、天国寻梦和文化娱乐四个单元,基本上展现了契丹民族祖源、发达文明、奢华墓葬等历史文化概貌。

      我们中很多人对于契丹族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金庸小说中乔峰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后受封为南院大王,骑马射箭、饮酒吃肉的景象……

      但那毕竟是小说,契丹这个猎鹰一般的民族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贵族也是如乔峰这般豪放吗?“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今天起在宁波博物馆展出,你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展品皆来自全国考古重大发现

      契丹族曾经驰骋于中国北方草原,在唐代末年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大辽帝国,于元朝之后逐渐销声匿迹。记者了解到,这次的展览共分为美丽的传说、草原帝国、天国寻梦和文化娱乐四个单元,基本上展现了契丹民族祖源、发达文明、奢华墓葬等历史文化概貌。

      据悉,这次展览是从内蒙古博物院引进,共有110套文物展出,另有51件辅助展品亮相,展览将持续至4月19日。这其中,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就达到73件(套),这是宁波博物馆引进国家级珍贵文物最多的展览之一。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张亚强介绍说,这次的展品主要来自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辽墓三个展陈区。“其中陈国公主墓是‘七五’期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后两个分别是1992年和2003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陈国公主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辽国皇室贵族合葬墓,共出土了大小文物近2000件。记者昨天探馆时看到,这个墓室在博物馆内予以“复原”,砖砌尸床、金花银枕、银丝网络葬衣等文物仍能让人感觉到当时的奢华氛围。

      契丹人爱美,死后用面具遮脸

      金银饰品、琥珀璎珞、玻璃器皿和陶器、漆器……这次展出的“宝贝”很多,但以下两件尤其值得一提。

      陈国公主墓中一件金面具银丝头网(驸马),挺让人好奇。既是面具,但眼睛处又未镂空,这是为何?据张亚强介绍,这种面具是人死了之后盖在面部用的。“金属面具在契丹族中很流行,身份等级不同,金银铜铁等质地也不同,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为何死后还要戴面具?张亚强说,有研究认为一般契丹大贵族死后,不会马上入葬,而是在外停葬,“时间很长,半年甚至更久,而且不用棺椁盛殓。”正式下葬时,尸体基本上已面目全非,“有损贵族体面,所以面具可能是用来遮丑的。”

      出土于吐尔基山辽墓的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据说在国内目前仅此一件。它的表面用鎏金錾花银箔包装,中心嵌有一块浮雕团龙玉片,周围使用红宝石、绿松石、玉、玛瑙等组成了奢侈的花纹图案。

      张亚强说,这其实只是一个契丹贵族装镜子的盒子,但如此奢华而繁复的装饰手法,显然是承袭了唐代中原的风格,说明契丹也是一个很爱美的民族。“墓主人,很可能是当过萨满女巫的辽太祖之女质古公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