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由来:彝阴间统治者所放害虫被火烧死

2011年,作为布拖县首个建设的彝家新寨,日嘎村人在思考,彝家新寨,除了房子新产业新之外,文化到底靠什么来支撑?“彝族火把节,好吃好喝好玩,但火把节到底是怎么来,我完全不知道。”阿里尔杰说。“即便我这个年纪,以前很多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现在慢慢也没了。”今年58岁的日嘎村党支部书记阿古优阿木说。

       从2012年起,布拖县日嘎村文化展厅成为传承彝族阿都文化的基地,万余游客参观——

 

       12月11日,天冷得直让人打哆嗦。布拖县特木里镇日嘎村的文化展厅,迎来一批熟悉的客人。

 

       “天冷,没事就来厅里看看,看有啥子还不了解的,回去再问问老人。”日嘎村村民阿里尔杰说,从2012年起,日嘎村文化展厅已成为传承彝族阿都文化的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000人前往日嘎村文化展厅参观。

 

       日前,国家民委公布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布拖县的日嘎村入选,成为四川省五个入选村中的一个。

 

       文化靠什么来支撑

 

       2011年,作为布拖县首个建设的彝家新寨,日嘎村人在思考,彝家新寨,除了房子新产业新之外,文化到底靠什么来支撑?“彝族火把节,好吃好喝好玩,但火把节到底是怎么来,我完全不知道。”阿里尔杰说。“即便我这个年纪,以前很多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现在慢慢也没了。”今年58岁的日嘎村党支部书记阿古优阿木说。

 

       保护,刻不容缓。但用什么手段?这却难住了最初的设计师——布拖县民宗局局长阿都日以。“彝族百姓大部分不懂文字,光靠文字肯定不行。”阿都日以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布拖人,出版了《阿都文化风情》,搞了几十年的阿都文化研究,他时刻都想把彝族文化活生生地演绎出来。

 

       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契机,利用彝家新寨建成的多达370多平方米的日嘎村村民活动室,用绘画、浮雕和展厅三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现彝族阿都文化。

 

       2011年底,日嘎村村民活动室主体工程尚未完工,投资50万元的展厅、壁画、浮雕等外观打造工程正式动工。

 

       将传说用笔画出来

 

       绘画画什么?“肯定是画彝族的民风民俗。”阿都日以理所当然地说,他把画壁画的任务交给了特木里镇民族小学的美术老师吉联色沙。

 

       哪些民风民俗是村民最关心的?“首推火把节的起源,布拖县每年都在举办火把节,它的起源,游客和民众都很好奇。”吉联色沙说。

 

       在村民活动室外,记者看到,院墙内壁西面展现了火把节的起源,北面描绘的是摔跤、斗鸡、斗羊等民间活动,东面的绘画再现了彝族的生产生活场景。其中,以火把节的起源绘制最为困难。

 

       据了解,火把节起源于一则族传说,彝阴间统治者恩梯古子欲统治阳间,派名为火梯火拉巴的大力士找民间对手决斗,被名为惹狄毫星的摔跤手摔死,恩梯古子大怒,放害虫危害人间,民众举火把火烧害虫,火把节由此而来。

 

       “从来没有人以绘画的形式再现这个传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创作。”吉联色沙说,为了浅显易懂地再现这个故事,他有三个月天天泡在村民活动室。

 

       经过煎熬,有关火把节起源的6幅壁画呈现出来。“不用谁介绍,彝族老百姓一看就懂。”阿里尔杰说,通过这6幅壁画,他才完整地了解了火把节的起源。

 

       还原再现彝族物品

 

       展厅展什么?凭借《阿都文化风情》,阿都日以很快列出了400多件物品。

 

       因为经费有限,手下无兵,阿都日以只得请亲戚朋友、基层干部上山下乡,一一寻找。“展厅那件格子的衣服,是直接从一个老婆婆的身上买下来的。”阿都日以说,这种古典样式的服饰现在很少见了,也是目前展厅最贵的物品,价值5000元。“我们的目的是讲述彝族阿都历史,没有现成的我们就还原。”阿都日以说。“梯丝”就在还原中诞生了。据彝族文献记载,“梯丝”类似于汉族的脚镣,主要用于锁住彝奴防止其逃跑,用重达几十斤的木柱所制,木柱中间挖一个洞,脚放置其中,用木棍锁住用粗绳连接在手上。

 

       日嘎村村主任阿比次比6岁的时候曾见过“梯丝”。“我监督,木工按照我说的来做,做了一个缩小版的。”阿比次比说。

 

       目前,该展厅共展出230余件物品。“这些物品、壁画和院墙外壁的浮雕,基本可以将彝族阿都文化讲解清楚。”特木里镇党委书记吉安扯日说。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