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清谈"成风尚 善辩之士涌现

      魏晋之际,社会上流行清谈。这清谈不是唠嗑聊天,而是辩论,内容是玄学,形式上类似下棋,两人一主一客,主者亮出观点,客者提出质疑,边上或有数人凝神旁听。跟对弈者举棋不定不同,清谈者手里拿的是拂尘,仿佛是神仙。

      清谈成了一时风尚,上自朝廷大臣,下至草莽处士都很爱好。既然是辩论,难免要分胜负。有人曾对“以文谈致称于时”的庾和说,你还是快快坚固堡垒吧,大家也许要来找你论辩了。庾和说,那要看谁来了,如果王坦之来,我用偏师对付他就够了;如果韩伯来,我就只有渡河焚舟,跟他拼了。这感觉分明是在打仗了。不过,群众基础一好,竞技体育就强倒是事实。因此,魏晋时期涌现出不少善辩之士。

      许询就是一位辩论高手。《世说新语》载,许询对江湖上把他和王修相比很不服气,就乘许多名士都在浙江绍兴西寺清谈的机会,找他华山论剑,一决高下。这许询果然不俗,上来就使用各种辩论技巧,猛烈攻击,王修一下就被打败了。按理说,这许询该满足了,可他不。接下来,他又提出要求,双方互换观点,重新开战。王修也不服气,竟然应允。结果,几个回合下来,王修又败下阵来。想一想这许询也确实厉害,不管持哪方观点都能赢,辩才确实高超。再说,这许询第一次论辩时,已把各种辩论手段用得差不多了,何以换个观点还能以刚才的盾击败矛呢。想那诸葛亮舌战群儒,也不过持一观点,左推右攻而已,就是让孔明先生重新论辩一回,把“孙刘联合抗曹弊大于利”说出理来,估计也够呛。

      许询虽是个论辩高手,要说最佳恐难当此誉。《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何晏位高望重,家里面清谈客人常常满座。王弼前去拜访。何晏听说过王弼的名声,整理出刚才清谈中认为很完美的玄理拿出来,问王弼还能不能辩驳。王弼于是开始发难,一下子把满座的人都讲得自认理屈,哑口无言。这还不算,王弼一看冷场了,于是一会儿正方辩手,一会儿反方辩手,自问自答,说的还尽是大家刚才讨论时没有深入到的。像《射雕英雄传》里武功高强的周伯通,他竟然会双手互搏术,在座人等除了以崇拜的眼光瞟瞟这位最佳辩手,啥也没得说了。

      因清谈内容“不亲世务”,违背了儒家入世理想,古人常以清谈误国评价之,现代有学者视清谈为高级学术交流活动,肯定了其积极的一面。不管如何评价,东晋范宁将“礼崩乐坏,中原倾覆”的责任归诸王弼、何晏,指斥“二人之罪,深于桀纣”,这从一个侧面可看出王弼在当时确实影响巨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