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秋节起源:最早叫秋收节 明代称团圆节

隋唐时期,中秋赏月盛行起来。中秋节成为文人月下聚会的一个时机,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这也赋予中秋节新的含义。

      不管是安土重迁的人们,还是去国离家的游子,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秋节,其实像春节一样,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一个文化符号。

      提起中秋你会想到什么?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学生说:“一想到中秋节,想起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淄博市民陈越说:“中国有一些很美好的神话传说,都是跟月亮有关的,比如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等。”

      德州市民周红雪说:“中秋愿望就是阖家幸福,这是老百姓最最起码的愿望了。”

      一游客说:“咱们中国现在不是要实现中国的奔月工程嘛,希望中国的奔月工程能早日实现。”

      传统节日的慢慢形成,是一代一代人的文化创造。据考证,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中秋拜月的活动。

      “最早是一个秋收节,丰收节,农历八月十五决定这一年收成的好坏,所以民谚说八月十五定太平。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从军说,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特别重视对土地、对自然、对阴阳、对自然环境的感谢、感恩,“所以这一时期搞一个活动叫秋祭,这是最早的中秋节起源。”

      隋唐时期,中秋赏月盛行起来。中秋节成为文人月下聚会的一个时机,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这也赋予中秋节新的含义。

      张从军说,月下聚会,有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团圆,离人团聚。当年李白写的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到了宋朝的苏东坡,中秋之夜怀念自己的兄弟子由。“希望在明月之下我们能再相聚,即使不能相聚,我们的心还要在一起,这种友情也要在一起。”

      宋代中秋节开始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明代中秋成为“团圆节”。感恩天地自然、重视亲情友情,作为中秋节的两大文化基因,一直流传到今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