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朝廷——东晋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历史和司马家族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司马炎横扫建业之后一直压制建业,为此还把“建业”改成“建邺”,但幸好他没有毁城,不然他的后人都没有逃跑的地方了。今天我们将东晋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疆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各一部,以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近三百年的时间。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说东晋是个偏安朝廷或许对它并不十分公平,自东晋初年祖逖中流击楫以后,东晋一直都有北伐的呼声,它的军队也曾经一度克复了洛阳、长安。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争斗不断,所以东晋统治者竟在它版图最广大的时候,被人篡了权。但总体上来说,自公元383的淝水之战以后,东晋王朝大体上保持了百余年的平静。这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北方先进手工业技术与南方传统的技艺相互融合,使当时南方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促进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康(南京)作为当时东晋的都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东晋统治者出于加强城市安全的需要开始修建建康的外郭,就是环绕都城之外的城墙。不过当时修建的外郭既不是用土也不是用砖,而是用竹篱笆围成的。于是建康城就成了一座大竹寨。除了加强城防措施之外,东晋的皇室和贵人们还陆续在建康城建筑了很多豪宅大院。如成帝仿造洛阳宫城的式样建筑了“建康宫”,王导在今天南京朝天宫一带修建了一座“果木成林,鸟兽成群”的“西园”。著名的“乌衣巷”在当时就是名门望族的集聚区。东吴时代,孙权为保卫都城安全,曾在这里驻扎了一直卫戍部队,因为士兵一律是乌衣玄甲,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称为“乌衣营”,后来以王、谢为代表的东晋大门阀的宅子也在这里,而他们的子弟当时也多喜穿黑衣,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称为“乌衣巷”。因为刘禹锡的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乌衣巷也就成为东晋王朝盛衰的缩影。

      东晋统治下的建康,不仅政治地位重要,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建康是当时全国性的佛经翻译中心。以佛驮跋陀罗和法显为代表的一大批僧人在当时的南京翻译了大量的佛学经典文籍,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晋时代,建康城里人才辈出。王羲之、王献之“二王”所创新定型的楷书、行书、草书为后世万代所宗。顾恺之的《维摩诘居士像》被称为“自生人以来未有也。”此外,还有绘画雕塑大师戴逵,文学名家陶渊明、干宝等,都是名噪一时,并流芳后世,光照万代。

      东晋的影响还不局限于此。建康还是当时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舞台。现在的日本、朝鲜当时都和东晋王朝有外交关系,并派过使节到建康访问。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当时音译浦林)也曾经遣使来建康,东晋政府也派使节回访过。现在南京出土的东晋时代文物中,就发现了很多当时欧洲的产品。说明通过两国商人的贸易活动,中国和欧洲很早就建立起了经贸往来。

      东晋政权是建立在世袭门阀制度的基础之上,自始至终皇权始终式微,皇帝的命运往往掌握在手握雄兵的权臣手中。

      终于,当大将刘裕在公元416年攻下长安之后不久,晋恭帝就在建康南郊筑起高台,以禅让的方式把天下交给了他。东晋结束,刘裕成为宋的开国之君。一个新的时代――南朝开始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