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军事成就“春秋五霸”之首
2014-09-03 13:55:14 来源:鲁中晨报 已浏览次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约在2500年前,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其所著《孙子兵法·计篇》之中指出:战争,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从姜太公立国,至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齐国历经800余年。
800年间,开明的国君、优秀的贤臣,以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齐地层出不穷。政治的开明,成就了齐国经济的繁荣,军事的强大,更是齐国位居“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首的重要原因。
在继“经济之道”、“经济之最”后,这次我们来看看齐文化的“军事之强”。 记者 周天智 文学彩 通讯员 姜健 徐磊
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
2014中国(临淄)齐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举行。会议发布: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临淄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14中国(临淄)齐文化节,将于2014年9月12日至16日举行,其间,祭姜大典仪式首次全程向市民开放。
临淄区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金智,正为齐文化节准备相应的历史史料。
“姜太公是开创齐国的第一位国君、齐文化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等。而后人在对姜太公进行定位时,首先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王金智说,一个国家再强盛,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也会被挨打。齐国的强盛,离不开政治的开明,经济的强盛,更离不开军事的强大。
与周朝同时受封的许多诸侯国不同,齐国的诞生,与战争密不可分。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以后建立周朝,于公元前1045年实施封建制度,大封王族及功臣,许多国君受封诸侯,并非是出于战功,而是出于王族身份。
据历史记载,周王朝共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的兄弟之国分封了15个,同姓(周朝的国姓为“姬”)之国40个,像姜太公这样因为论功行赏而受封的异姓诸侯,只占很小一部分。
封邦建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周王朝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
“姜太公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周封齐国的始祖,他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兴周和治理自己的封地齐国,表现出一位军事家非凡的胆识,一位政治家杰出的睿智,创造了安邦定国、富民强兵的伟业,为后来的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础。”王金智说,齐国的建立,得益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通过武力消灭了商朝。因此,首先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据史料记载,姜太公87岁时,商纣王的荒淫暴虐达到了极点,他赶走了微子,囚禁了箕子,挖了比干的心,对忠臣梅柏施以炮烙酷刑,把九候剁成肉酱,把鄂侯的肉做成脯干……太公看到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向武王建议出兵征伐。
周军和其他反商的诸侯组成的军队,与商纣王的70万兵马在牧野拉开了一场大战,太公亲率少数精锐士卒为先锋,随后以战车350辆、勇士3000人,士卒23000人攻击商纣王的军队。太公辅佐武王痛击了商军,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都城朝歌自焚而死,太公引武王军队进入朝歌,斩纣王及其宠妃妲己的头,诏告天下,宣布了商朝的灭亡,周王朝从此诞生。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关于这场战争,《诗经·大雅·大明》进行了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太公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才能和超人的谋略,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从而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兵家鼻祖的地位。
西周王朝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周武王开始推行分封制,把周王室的兄弟子侄,周姓贵族、异姓亲戚和元老重臣,封往各地,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由于姜太公在兴周灭商战争中功勋卓著,而被首封于齐地。
纵观太公一生的建树,尤以军事最著,他以韬略安周兴齐,树武功,立文德,是周朝以来的“兵主”或“鼻祖”。王金智认为,作为齐国第一任封君和杰出的军事家,姜太公无论在向周文王、周武王献计献策中,还是在他亲自指挥征战、戎马倥偬的军事实践中,都闪耀着早期兵家思想的光辉。
九合诸侯齐桓公一匡天下
说到齐国的强大,就不能不说齐国的军事;说到齐国的军事,就不能不说齐国的国君。
在齐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明智的君主。
齐桓公姜小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位43年,纠合诸侯26次,建立了“春秋首霸,一匡天下”的赫赫功业,是齐国功业最显赫的君主,把春秋时期的齐国,推向了历史巅峰。
姜小白,齐僖公的小儿子,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其间,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北伐山戎以救燕,抗击狄军以助邢、卫,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特别是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八国军队,征伐南方的楚国,迫楚订立召陵之盟,阻其北进,奠定了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与会有鲁、宋、郑等国,周天子也派人前往。
事实上,齐桓公继位的过程充满了惊险与变数。
据临淄区文物局长、临淄区齐国历史博物馆馆长韩伟东介绍,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公孙无知被杀,齐国处于没有国君的局面。齐国重臣高傒事先暗地通知公子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小白自莒返齐,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吐血诈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6天才到。这时小白已经日夜兼程,飞速赶回临淄继位,是为齐桓公。
“姜小白最终能够得以继位,得益于他的勇敢和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齐桓公继位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考验,对于齐国而言,则是一件幸事。”韩伟东说。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历史上的齐桓公,是一位“有恩必谢,有仇必报”,敢爱敢恨、极富个性的国君;同时,处于青壮年时期的齐桓公,又是一位头脑冷静,睿智进取的国君。
齐桓公倔强的性格个性,决定了周边地区几个国家的命运。齐桓公少年逃亡时,经过了谭国(今济南章丘龙山镇),因谭国待他不好,桓公二年(前684),齐国灭掉了谭国;桓公五年(前681),齐、宋、陈、蔡、邾等五国国君在齐国的“北杏会盟”,因遂国(今泰安宁阳西北)国君拒绝入盟,齐国就灭掉了遂国。
同时,齐桓公是一个识大局、懂好歹、讲诚信的君主。桓公五年(前681)攻打鲁国,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齐桓公答应了,并与鲁在柯地会盟。会上,鲁庄公的臣子曹沫拔剑劫持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在齐鲁边境上的汶阳之田。事后,齐桓公果然将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
桓公六年(前680),参加过“北杏会盟”的宋国背叛盟约,齐桓公约请曾参加“北杏会盟”的陈、蔡二国一起出兵伐宋。齐桓公先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尊重周天子,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宋国看到齐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不想背负抗御王师、与天子作对的罪名,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桓公七年(前679),齐桓公与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各国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诸侯国君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桓公八年(前678),齐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强大后的齐国,便开始了匡扶正义,充当起“诸侯老大”的角色。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桓公二十七年(前659)春,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把邢国迁得离狄族远些,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聊城西南);后来,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便于第二年(前658)春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得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桓公二十九年(前657)秋,楚国进攻郑国,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进攻楚国,迫使楚国认错,答应向周天子进贡。
军事人才辈出
齐国的名君、名臣、名将、名士,在长达800年间,用智慧书写着齐文化的璀璨光芒。有学者整理了发源于齐国的“军事之最”:
有史料可查的弓箭发明者— 后羿,齐地人。
最早的战神— 兵主蚩尤,为齐地人。
反映姜太公思想的《六韬》,最早提及“间谍”一词。
《六韬·龙韬·王翼》中,最早提出建立司令部(或参谋部)的军事理论。
《六韬》提出的“五材八征”说,是最早的军事人才理论。
《六韬》,是最早提出“步兵”概念的兵书。
姜太公在战争中使用的“阴符”、“阴书”,是最早的军队通信密码。
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用间篇》,是世界上最早的间谍战理论专著。
《孙子兵法》,也最早提出了“用兵虚实”的概念。
孙武提出的“知彼知己”思想,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战理论。
我国最早的军事地图理论文献—《管子·地图》,出自齐国。
世界上最早的军礼学著作—《司马法》,出自齐国。
最早关于对敌政策和群众纪律的论述—《司马法·仁本》,出自齐国。
最早的战斗条令—《司马法·严位篇》,出自齐国。
孙膑提出的“覆军杀将”理论,是最早的歼灭战理论。
孙膑“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增兵减灶”马陵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最能体现兵家谋略的光辉战例。
发生在公元前485年的齐、吴两国黄海之战,是最早的海战。
公元前484年,齐、吴之间的艾陵之战,是最早使用预备队的战役。
公元前279年,田单使用火牛阵击败燕军,是最早的生物战。
齐长城— 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当两国间的矛盾,通过外交等途径无法解决的时候,战争的暴发就会成为必然。”齐文化研究社社长宋玉顺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齐国的兴衰过程,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小段,而留名青史的军事家,也只是浩瀚的历史长卷中的一颗明星,作为齐都人,挖掘和整理好这些历史财富,既是研究人员的工作,又是责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