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品以上官员才配“公车”

      除了副部级以上,其余公务员将不再配备公务车,今年年底前将首批拍卖5000辆公车……公车改革最近引起热议。那么,中国古代对公车有何规定?变迁:宋代轿子正式诞生

      宋代之前,轿子很简陋,官员多乘坐马车或者牛车。刚开始,马车是级别高的人坐,如西汉初年,因为国力太弱,皇帝坐马车,而将相只能坐牛车。后来马车普及了,贵族又以坐牛车为时尚,还规定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坐。而隋唐到北宋几百年时间里,文人士大夫又都以骑马为荣,包括宰相在内的官员们平常都是骑马上班。

      进入宋代,一个重大的革新是将肩舆和步辇上的乘椅躺椅改造成为全封闭的轿厢,外表华丽、私密舒适,这就是所谓的“暖轿”,从此以后,轿子才算正式诞生,并逐渐成为“士人与豪右”竞相使用的交通工具。到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完全超过了车辆,成为官员主要出行工具。

      规定:等级森严不可越级

      车轿也是显示身份的一种方式。西汉景帝中元六年颁布的一个文件显示:官品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可以将车左侧漆成红色,而两千石以上的可以将两侧都漆成红色。另外,平民乘车只许用青布盖避雨遮阳,官吏两百石以下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用皂布盖,千石以上方可用皂缯覆盖。汉代有关乘车的规定延续到魏晋。

      清朝对官员坐轿的制式有着严格规定,越级要被重罚。三品以上官员许坐绿呢大轿,仪从有杏黄伞一把,另配青扇两把,旗枪六根,金黄棍两根等。四品以下官员许坐蓝呢大轿,道、府级别可用杏黄伞一把、青扇一把及回避牌、肃静牌各两面等;州县正官则只许用蓝伞、青扇各一。

      经费:官员坐轿多半是租

      古代公车的经费如何解决呢?在汉代,二千石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可以获得国家配的专车。但大部分官员的车还是自备,而且自掏腰包。到了唐代,大家都是骑马,坐车对皇帝来说都是很少见的。

      官员的轿子呢?跟“公车”一样,要到一定级别国家才给配。比如清代,中央官员至少要三品才可能有官轿。那些不够级别的,自己花钱去买。买不起呢?只有去租。所以古代租轿子很常见。宋徽宗时期,汴京城里就有许多专门出租轿子的店肆。《成都通览》记录了清末时候成都租轿子的行情:如果临时喊轿子,40文起包走四条街,超过了每过一条街多5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