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密宋朝黑市

      宋代有一种特殊的早市,被称之为“鬼市子”。
      
      比如,开封府潘楼东面的十字街,就有个鬼市子。每晚五更时开始点灯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天一亮,摊贩和顾客即作鸟兽散(见于《东京梦华录》)。
      
      表面看,鬼市子没啥奇怪,主要买卖衣服、古董。为何冠以“鬼”名?估计因为开市时段“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即为传说中“鬼”出没的时间。宋代《丁晋公谈录》里说,与韩熙载齐名的大臣徐铉,大冬天,上早朝,看见待漏院前灯火闪烁,人影绰绰,卖猪肝粉粥的,来往喧杂,日出则散,确实鬼味森然。
      
      事实上,鬼市即黑市。交易物以文物与衣物为主,其来历多有问题,交易时不免鬼鬼祟祟,间杂坑蒙拐骗的鬼花样。
      
      《幼学琼林》记载,北宋初,东京有个何(家)楼,那个地方卖的东西污滥无比,相当于现今地摊上的伪劣产品。但造假水平很高,有一真物,便有一假物,天长日久,人们居然只知有假物,却不知有真物。
      
      宋代的假货市场比较繁荣,周密《武林旧事·游手》对“白日贼”以假换真的手段做过精当描述:您在鬼市里购物,稍不小心,一眨眼老母鸡变鸭,您买到的很可能是纸做的衣服,铅铜做的金银,土木做的香药。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把此类“白日贼”称作“白日鬼”。
      
      《夷坚三志·巳卷》里说,杭州有个专赶早市卖熟肉的孙三,设了个局。每次清早出门,都对老婆叮嘱再三,咱家的猫宝贝,千万别弄丢了。邻居感到好奇。某天,邻居终于见到该猫的尊容:怪哉,一只大红神猫,威武精神。孙三早市归来,知道猫被邻居看见,痛殴了老婆一顿。此事渐传渐远,传到某宫廷内侍耳里。内侍巴结皇帝心切,高价求购,孙三拒绝,涨价至300贯,才让提猫走人。内侍驯猫,但不过半月,红毛渐淡,终成白色。内侍找孙三算账,已搬走,杳然不知所踪。
      
      比较夸张的鬼市,多有聊斋的鬼魅神秘意味。欧阳修曾言之凿凿:某晚,他在汉江野岸经过,朦胧中听见男女老幼的歌声笑语,夹杂着交易评议、叫卖吆喝之声,仿如集市,天亮才止。
      
      好奇害死猫,第二天,欧阳修上岸,左瞅瞅,右望望(微博),只发现远处有一座隋代的城址,恍然大悟,惊出了一身冷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