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析明清时代南海疍民的身份转变
2014-06-03 09:08:05 作者:王辛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在6月2日进行的首届三亚疍家文化论坛上,海南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海南大学副研究员张朔人解析明清时代南海疍民的社会身份重构,揭示南海疍民“贱民”身份的转变历程。
疍民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族群。疍又称蛋、蜑等。疍民的起源已无可考。他们以舟为室、以海为路、以渔为业。疍民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区域。
张朔人以琼州海峡为分界,分析疍民身份转型。通过研究大量的明清史料,他认为,明清交替之际,南海疍民为摆脱自身的“贱民”命运,以不同方式进行身份重构。琼州海峡北部(简称海北)以上水域的疍民多采取武力方式,而南部地区(海南)疍民多以诉讼方式进行。因为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使得南海疍民这一群体在国家政策、地方习俗等方面产生明显 的分化。海北疍民的“贱民”身份日益固化,海南疍民则向“编户齐民”(即有国家户籍)的方向发展。
张朔人介绍,自明太祖“设立蛋户、渔户、教坊等名色,禁锢敌国大臣之子孙妻女,不与齐民齿”的规定之后,疍民群体随之进入社会最底层。因历史的惯性,即便在王朝鼎革之际,其“贱民”身份也难以摆脱。但是,因为所处地域不同,疍民身份产生明显差异。
明代,海上不靖,倭寇、海盗日益猖獗,疍民的海上生活遭到强烈冲击而生计日蹙。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这一群体开始裂变,其中部分人助纣为虐,走到官府的对立面。
晚明时期,海北频频发生疍民为改变身份而诉诸武力的事件。比如官方“珠池之禁”,严重影响到采集珍珠疍民的生产和生活,致使发生苏观升、周才雄之乱,后经官府出动官兵围剿才得以平息。史载还有梁本豪勾结倭寇危害东粤等事件。
张朔人表示,晚明海北疍民使乱给周边地区带来极大的破坏。明朝的二次军事征剿,给疍民的教训也十分惨痛。一是被武力镇压的疍民,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重操旧业,缴税纳课;二是岸上居民对其有所戒备。
到清代雍正、乾隆两朝,海北疍民社会身份发生较大变化。疍民彻底沦为“贱民”身份,且逐步固化。这一情况,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所改变。
与海北疍民通过武力来改变“贱民”身份的做法不同,海南疍民多以诉讼的方式来处理其与官府、岸上居民等纷争。诉讼成为其维权的常态手段。
史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儋州发生疍民诉讼案。而清朝早期的崖州疍民间的海面纷争、清光绪年间琼山县疍民内部纷争等也均以诉讼处理。
因此,明清时期海南疍民的身份呈现向上流动趋势。“民蛋籍”、“庠士”(即可以上学)等全新现象不时涌现,并逐步向“编户齐民”方向发展。社会习俗对海南疍民广泛认同,“疍民”仅是其职业代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