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男人爱戴花
昨天是农历二月十二,在中国古代,农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节。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其实根据各地的花信不同,花朝节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分别有农历二月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等说法,不过大致都在“惊蛰”到“春分”之间。
花朝节到来时,百花陆续绽放。一到这时候,古人都喜欢摘朵花插在头上,这就是簪花。
说到簪花,不得不说新版电视剧《水浒传》里的西门庆。多少人被里面头戴一朵大红花的西门庆闪瞎了眼?一个大男人每天顶着一朵艳丽的鲜花到处溜达,让不懂缘由的人看得很是纳闷:他又不是小姑娘,为何戴花呢?也未免太雷人了。
其实在宋朝,男子戴花是时尚潮流,也是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簪花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宋史》有记载:“群官戴花北立,内伺进班奇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又再拜就坐。”盛典之时,君臣都要头簪花枝,是礼仪也是制度。
当时最具时尚标杆作用的当数风流君主宋徽宗,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
别看一朵小小的簪花,不同的花不同的用料,还是甄别社会身份等级的标识呢。
宋代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谈》中记载,每逢重大节庆,皇帝都会赐花给臣僚,这簪花还分品位:生辰大宴又有辽使在场时,用绢帛花;春秋两宴,用罗帛花;陪同皇帝游玩的小宴,则用滴粉缕金花……
这股风潮很快蔓延到民间。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里描述当时的簪花风俗说:“春初,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稍作留意,你就会发现《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几乎都爱簪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豹子头林冲戴花,金枪手徐宁也戴花,就连大名府的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更是生来爱戴一枝花,于是人家干脆叫他“一枝花”蔡庆……
水浒的大汉们爱戴花,或许还有另一层含义——
在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古代江湖好汉刚入行时,都会举行一场带花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公共场合为其佩戴,表示此人已身入江湖,以后要主持正义,不可为非作歹,否则将受到严惩。那个花叫作“守正戒淫花”,所谓的戴花不采花就是这个意思。戴花之人都是正人君子。
说回西门庆,他绝非正人君子,那么他带花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当时上层社会风气影响,附庸风雅;二是突显西门大官人的身份富贵、外表俊朗。
虽然自明清之后,男人簪花渐渐不时兴了,但是女生们爱戴花总归是不变的,不妨趁着春日,选一朵小花簪于鬓上,拍几张照片留念。如果能撺掇周围的男生体验一下唐宋的风雅簪花,应该会很好玩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