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床"最早流行于北宋 康熙、乾隆及慈禧热衷此道
冬天是冰的季节,“冰床”是北京城里的一道风景。“冰床”也称“凌床”、“拖床”、“柁床”等。清代《京师竹枝词》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冬天是冰的季节,“冰床”是北京城里的一道风景。“冰床”也称“凌床”、“拖床”、“柁床”等。清代《京师竹枝词》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不过,最早流行冰床的据说是北宋时的沧州。沈括当年曾多次到过沧州,亲眼看到冰床在河上来去如梭,惊叹不已。他把这一景象写进了《梦溪笔谈》之中:“信安、沧京之间……挽车者皆衣苇袴。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所谓“苇袴”是外面绑了草的裤子,是“冰车夫”为保暖而做的特殊装备。为了保暖,冰床的绳子以骆驼毛制成,在拉手处还留有较长的毛绒。
宋代的官员已经乘坐“凌床”作为代步工具;明成祖定都北京后,由于北方冰期长,皇室对冰床的兴趣更加浓厚;清代统治者来自东北,对冰床更加青睐,康熙、乾隆及慈禧太后等皆热衷此道。乾隆皇帝专门写过一首《坐冰床至悦心殿》:“筠冲赐宴有余闲,琼岛韶光暖镜间。尚可翠鸾轻舵试,徐过玉虹一桥弯。冻酥岸觉看波漾,春到物知听雁还。今日悦心真恰当,窗凭积素慰开颜”。出于对冰嬉的喜欢,他将之定为“国俗”,并加以推广。
清代宫廷内的冰床非常豪华,在座位四周支有金属床棚,棚右侧有门,门上还有小玻璃窗,棚顶是四角攒尖造型,棚脊和底座皆有金龙为饰。冰床棚子下面安装了设计精美的框架式滑轨。这种冰床需要八名太监牵拉前行,实际上就是一台冰上八乘大轿。老百姓的冰床可就没这么阔绰了。
坐冰床者以此为快,“拉冰床”却是一件辛苦的工作。《红楼梦》是这样说的,“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清末的北京,就有不少人以此为业,颇有点像现在的人力三轮或“摩的”。由于受气候的限制,这门生意以立春为限。
“拉冰床”营生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而自1920年代开始,随着北海从皇家禁地变为市民公园,“冰床”也成为民间娱乐活动,流行至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