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与法国神父蒋友仁
2011-06-23 09:21: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蒋友仁生于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法国人,1745年(乾隆十年)来华,因其学识渊博、汉语能力强而供奉内廷。当时供奉内廷的西洋人一般是画家、机械师和钟表匠,但蒋友仁是个例外。他在法国原本是个天文学家,精通数学、物理,是作为修订历法的人才被召到北京的。
自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担任清王朝钦天监的第一任监正以来,继之而就任监正的西方神职人员有:南怀仁、闵明我、庞嘉宾、纪理安、戴进贤、刘松龄等。在清朝,钦天监从来都是洋人荟萃的地方,蒋友仁来北京时,奥地利神甫刘松龄,因钦天监监正戴进贤神甫的去世而刚刚升任监正,当时钦天监并不急需治历人员,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制造喷泉的人。
由于乾隆帝对路易十四所赠送的《法国最漂亮的建筑景观》一书中凡尔赛宫喷水池的图片很有兴趣,于是产生了“建造带有‘大水法’(喷水池)的西洋风格之宫殿的想法”。早期来华的神甫中还无人懂得喷水池的设计,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精通多种自然学科的蒋友仁身上。经郎世宁及其他在京神甫的推荐,蒋友仁成为试制“大水法”的人选。
到北京才两年的蒋友仁被任命为圆明园“大水法”的设计者,此时的蒋友仁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蒋友仁不仅呈上“大水法”的模型,还给乾隆帝讲解了水利学的原理。龙心大悦的乾隆帝决定在圆明园的东北角建造一座西洋楼——海晏堂,把欧洲建筑风格与中国情趣结合起来,蒋友仁遂成为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者之一。由蒋友仁设计的“大水法”共有54个垂直喷泉,同“环绕凡尔赛宫阶梯的那种喷泉”有异曲同工之妙。
乾隆帝渴望了解外部世界,为此蒋友仁绘制了一幅12法尺半长、6法尺高的世界地图。在绘制这幅地图的过程中,他吸收地理考察的最新成果,增加了新发现的一些国家,删除了旧地图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内容,还写了一份有关地球、彗星及新发现的其他星球运行轨迹的说明,又附有一份对地图进行解释的文字说明。这份世界地图,成为蒋友仁献给乾隆帝六十大寿的贺礼。乾隆帝极其珍惜这份贺礼,不仅令人予以复制,分别收藏于宫中、军机处,还让人把新发现的内容加在宫中的地球仪上。
蒋友仁为乾隆帝做的另一件大事,是主持了《皇舆全图》的铜版印刷。《皇舆全图》是在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绘制的。乾隆在1755年第一次派兵出征准噶尔、生擒准部首领达瓦齐后,立即派遣国子监算学总教习何国宗同傅作霖、高慎思两位神甫前往新疆进行实地勘测,以便绘制出那一地区的地图,进而对康熙《皇舆全览图》进行补充。在实地勘测的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绘制出《皇舆西域图志》,并在一年后把《皇舆西域图志》补充进康熙《皇舆全览图》,从而形成乾隆《皇舆全图》。
虽然中国早在明代就有铜活字版印刷,但缺乏铜雕版印刷的经验,在当时的国内找不到可以主持这项工作的人,来华传教士对此也是一窍不通。这一艰难的工作再次落到蒋友仁的肩上。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用104块铜版印出《皇舆全图》。
蒋友仁所做的有关气体的实验,也令乾隆帝记忆犹新。那是乾隆三十七年腊月二十(1772年初),长于绘画的意大利神甫潘廷璋与掌握修理钟表技术的法国神甫李俊贤来到北京,他们带来了一台抽气机和一台最新研制的望远镜。为了使乾隆帝能尽快了解抽气机的工作原理,蒋友仁在对机器进行调试的过程中,用中文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工作原理及使用细则都做了介绍,并建议在来年开春后进行实验。蒋友仁选择了21种有趣的实验,为乾隆帝进行演示。乾隆帝饶有兴致地就空气如何能使气压计内的水银柱上升,以及由水银柱位置的改变所反映出的空气力量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方法的乾隆帝,不止一次地用抽气机做实验,给朝臣及后妃们演示空气的压力、弹性、压缩、膨胀等特性。最新研制的望远镜也同样引起乾隆帝的兴趣。这种望远镜在一年前才试制出来,为了区别于以前的牛顿式望远镜,被称为反射式望远镜。
蒋友仁在陪同潘廷璋进宫中作画时有机会同乾隆帝进行更多的交流。他在一封信中披露了彼此交谈的详尽内容。乾隆帝曾向他询问了许多有关外部世界的问题,诸如:欧洲共有多少个国家?多少军队?作战的方式及谋略有哪些?在欧洲各国中是否有一个可以主宰沉浮的霸主?法国及欧洲哪些国家的女子可以继承王位?除了伊斯兰教徒外(主要是指土耳其),同俄罗斯交战的还有哪些民族?哪些国家在军事上战胜过俄国?这些年俄国为何能在科学、艺术方面取得那样大的进步?俄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使用何种语言?在地图上所看到的远离欧洲的一些地方所标明“新西班牙”“新荷兰”“新法兰西”,这些新王国指的是什么?海上的路程如何计算、海面上的方位如何确定等。
蒋友仁除供奉内廷,还坚持科学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寄回法国,同时兼任法国耶稣会负责人。当时正是耶稣会在欧洲接连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时期,葡萄牙、法国、西班牙先后驱逐耶稣会,教皇克莱芒十四世则在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下令解散耶稣会,直至1814年才被罗马教廷宣布恢复。
耶稣会是天主教的一个修会,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依纳爵所创建,其宗旨是对抗宗教改革运动。而同其他修会相比,耶稣会最大的特点即在于重视教育、大力办学,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教育,笛卡尔、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都曾受教于耶稣会所办的学校。耶稣会不仅垄断教育,也通过担任国王、贵族的“忏悔神父”极力染指政治,因而同王权、同天主教内其他修会以及同中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成为众矢之的。但在华的耶稣会士却受到乾隆帝的庇护,尤其是当天主教的其他修会对法国耶稣会的财产垂涎三尺、企图侵吞时,乾隆帝下达了“各国人所住之堂由各国人自行管理,他国人不得参与”的命令,使得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依旧可以“任意处理其一切财产”。蒋友仁于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十八日(1774年10月23日)突然中风去世。乾隆帝赐葬银100两,在北京西郊安葬了这位为清帝国效力30年的法国神父。
作者简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