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盐乡一平浪盐矿创始人——张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云南,有三块石碑记述着张冲将军的爱民情怀:一块是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张冲创建盐矿纪念碑”,一块是弥勒县太平水库“泽流万里纪念碑”,一块是香格里拉县“虎跳峡纪念碑”。而最令人称道的是他解百姓淡食之苦,创建盐矿的壮举。

 

      张冲,1901年1月25日出生于云南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村(现已划归弥勒县),原名绍禹,字云鹏。20世纪20年代初,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他揭竿而起,组织农民反抗贪官污吏,因倾慕《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的刚正不阿,遂改名字为张冲。他杀过贪官污吏,劫过富豪,任过国民党旅长、师长、军长、云南盐运使等职,台儿庄战役成为“抗日名将”,1946年到延安,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张冲回到云南,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云南民委副主任,后改任副省长兼省民委主任,又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78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10月3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张冲将军开创一平浪盐矿

 

      1931年张冲在云南省主席龙云手下任旅长兼盐运使。当时,云南正闹盐荒,云南人吃的井盐全部被操纵在少数地方贵族、大商人、灶户手中,盐的产量少、质量差、价格贵,很多老百姓只能吃淡食。盐运使是个肥缺,但张冲没有乘机发财之心,而是立志要办好利国利民的盐业。为此他深入明清时期就很有名的禄丰县黑井、元永井、阿陋井、琅井4个古盐场考察,掌握食盐生产实情,积极献身改革事业。

  

      改革盐政,通过踏勘四个古盐场亲见百姓淡食之苦。许多青年为躲避兵役或生活所逼,背井离乡来到矿山盼寻生路,但到处都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压迫;多数矿工收入微薄,生病无药医、死了无钱埋;许多人空手而来、含泪而去,有的甚至葬身工地。当时矿区流传着这样的诗句:“月亮出来照四方,熬盐工人泪汪汪。监工就像催命鬼,灶户赛过活阎王。”那些富人坐着花轿滑竿招摇过市,而穷人身负百斤寸步难行。此情此景引发了富有正义感的张冲一定要为人民解决这一难题的决心。张冲拟定了盐政改革的方案上报省府,经省务会议通过核准实施。方案分析了盐产锐减的原因主要是盐政腐败、灶户奸商垄断操纵谋取暴利,经营者意志衰退,灶户越添越多,丁份制使生产规模越来越小,生产日衰、成本日高,以致形成有丁无灶、有灶无钱、有卤无柴、有丁无劳等弊端;青年每日饮酒、吸食鸦片、聚众赌博,对生产工艺茫然不知。建议厉行改革,要求灶户互相联络,合力并盐,提高产量,减少开支,免归淘汰。但此方案遭到灶户的反对,回答是“父子兄弟也办不到”,灶户还公开说:“我们世世代代的生活,都靠本盐矿卤,万不可尽量采汲,应当珍惜节采,以免井矿采完,子孙后代无依靠,逐日凋零,岌岌可危”。然而这些并未阻碍张冲的改革步伐,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虚心向工程专家学习,改进制盐引卤的生产技术。张冲用了1个月的时间,出巡黑井、元永井、阿陋井、琅井4个盐场考察。在巡视井场中发现,各井灶户长期使用柴薪煎盐,盐井附近森林砍伐殆尽,柴薪运费倍增,盐价昂贵,一旦柴源断竭,云南盐业必由此而崩溃。为改变这种困境,通过实地踏勘,他在元永井、阿陋井周围发现一平浪周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价格便宜,先提出“移煤就卤”煎盐,及时聘请工程师瓦雷和罗紫台进行若干次用煤煎卤得盐试验,最后取得成功。但是煎盐成本还是较高,经多次查勘,发现元永井的地势比一平浪高,并有溪流相通,又无高山阻拦,张冲又设想是否可把卤水引到一平浪,实现“移卤就煤”更为经济合理。于是大胆提出移元永井盐卤到一平浪就煤煎盐,即“移卤就煤”工程。通过他亲自主持规划和设计,用了近1年时间,拟定了一份论证充分的“移卤就煤”可行性研究报告呈省府批准,获得通过。于是他开始主持进行元永井盐井设计开凿、21公里输卤沟设计建设、元一公路建设、一平浪制盐厂房设计建设和新的羊桥箐采煤场的建设,这些重大的“移卤就煤”系列工程无不凝聚着创新、环保的精神。

  

      排除重重危难,创建了一平浪盐矿。民国时期的元永井井区,常住人口近万人,灶户105户。穷苦人来矿区帮工度日,生意人开店运盐赚钱。盐官逐渐增加,马店林立,小贩满街,骡马200匹,人喧马叫,制盐区已超负荷运行。灶户来自军、政、商、教各界,多为官商合办,省、县、乡都有他们的代言人,关系网重重叠叠,有的还养灶丁,不可一世,制盐业已控制在他们手里。张冲改革初期是“移煤就卤”,灶户们袖手旁观,模棱两可,公路修通汽车运煤比马驮合算。至于用煤煎盐,若有益只需照搬,比较省事,若失败,其损失也不会落到他们头上。在两个方案比较时张冲常说:“两利并存应取最大,两害并存取其最小”。面临“移卤就煤”之利远大于“移煤就卤”,必然要取“移卤就煤”的新方案了。灶户一听张冲实行“移卤就煤” 新方案时,就认为张冲要夺他们的饭碗,遭到了灶户们的强烈反对。在少数人的操纵下议论纷纷,四处煽风点火,联名上告,坚决反对“移卤就煤”,把斗争矛头直指张冲。上告到省和中央的状纸一份接一份,有的几十人联名,有的几百人联名,落了红手印,盖满了图章,有的状纸长达几尺,恐上告不灵,又拉帮结伙到省政府门前请愿等。灶户们除上告外,还暗中破坏、捣乱,偷拔21公里长的输卤沟工程测量标桩,有的桩被就地打入土内难以寻找,时而破坏工程,甚至化装成土匪抢劫、杀死民工等加以阻挠。这些都被张冲想方设法一一化解。

  

      在此期间,他毅然辞去云南盐运使职务,专职一平浪盐矿工程处督办(并任指挥长)。他坐镇指挥兵工4000余人,力排阻挠,艰苦施工。1937年9月,长达21公里、宽近3米的“移卤就煤”输卤釉沟工程竣工。永元井的盐卤(水)顺畅地流到一平浪,一平浪盐矿投产后,煎出的盐色白、质好、味佳。每百斤成本合滇币2~3元,加税饷60元,比柴煎盐降低30元,以年产2125万斤计,年节省滇币637.5万,相当于建矿5年来的总投资,产量比过去提高245倍。若再加上盐卤自流入盐场节约的运费又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当时在云南省内,其经济效益仅次于当时的大企业个旧,“盐都”一平浪与“锡都”个旧、“铜都”东川并列成为省内 三都之一。张冲由此被誉为云南的“盐神”。

 

      张冲在云南盐业史上的贡献

 

      张冲实施“移卤就煤”系统工程,创建一平浪盐矿。从建成至今都是有口皆碑的创举,被誉为“云南盐业之一大改革”,是云南工业史上的一大奇迹,是盐业史的一大创举。此工程既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又使地下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是个典型的“创新环保工程”。他的成功开拓了云南省盐、煤工业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也推动了全省各产盐区炉灶生产改革。盐矿的建成极大地降低了制盐成本,平抑了盐价,促进盐、煤两矿和其他企业蓬勃发展,从而使一平浪镇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乡镇,同时这里依然是青山环绕碧水长流的美丽乡镇。

  

      1988年8月,当一平浪盐矿创办50周年之际,全矿职工为缅怀张冲将军创建一平浪盐矿的不朽功绩,特确认张冲为云南一平浪盐矿的创始人,并树新碑,上刻“张冲创建盐矿纪念碑”9个鎏金大字和记述“移卤就煤”工程的碑文。70多年过去了,“移卤就煤”系列工程仍然青春焕发,勃勃生机,贡献着它毕生的力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