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榆木大炮

1942年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对冀中进行了最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地下党组织发挥冉庄人民和民兵能制造炸药、地雷、手榴弹的特长,指示冉庄党支部秘密组织力量研究制一个土大炮,轰一轰鬼子和汉奸的嚣张气焰,制止地痞流氓和汉奸的谣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42年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对冀中进行了最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地下党组织发挥冉庄人民和民兵能制造炸药、地雷、手榴弹的特长,指示冉庄党支部秘密组织力量研究制一个土大炮,轰一轰鬼子和汉奸的嚣张气焰,制止地痞流氓和汉奸的谣言。

 

  党支部书记刘振福召开支部委员会,逐项形成决议,由支委任殿峰把支部的决议传达给共产党员王德斋和民兵连长李恒木。王、李接受任务后组织了一个制造土大炮的小组,最后行成了一个统一的意见,决定炮身使用木质的,选中村南一片坟地上的一棵大榆树,粗细合适,树身也直溜。炮弹用手榴弹改造,把炮膛做得粗一点,多装进一些炮弹,要求张炳奎和梁连恒把炮弹做得精细点,打出去保证个个爆炸,打进鬼子的炮楼叫它遍地开花,让他们尝一尝土大炮的味道。

 

  第二天,民兵队长李恒木带领民兵在夜幕的掩护下把大树锯倒,取树中间三米来长的一段运回王德斋家中。王德斋指挥把木料用锯劈成两半,拥凿斧把中间掏挖成槽,请白铁工王兰荣在槽内镶上铁皮,再把两半块合起来用铁丝绑扎牢固,这门大炮的炮身就完成了。半夜,李恒木带领民兵梁连恒、张炳奎、李龙喜、王雪儿、刘大雨、刘德水、高志等十多人,抬上大炮奔向耿庄炮楼,瞄准当中的大炮楼,由梁连恒张炳奎点火开炮,其他人离开现场到安全的地方。

 

  这一炮不单使耿庄炮楼里的鬼子和汉奸吓破胆,就连附近义和庄、段庄、王胡庄等几个炮楼里的鬼子和汉奸也吓得调兵增防,不敢轻易放下吊桥,缩在炮楼里固守,不敢三五成群地三天两头进村骚扰,这一炮唤起了乡亲们对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打破了汉奸和坏人的谣言。冉庄人民和民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制造的榆木大炮显了神威,上级党组织对冉庄党支部和民兵这一表现给予了表扬和奖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