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簪花仕女图》曾被溥仪以赏赐之名盗运出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簪花仕女图》局部

 

  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国宝真迹《簪花仕女图》让不少观众慕名而来,虽历经千年的冲刷,但柔韧的线条、华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表情无不令人赞叹。而这件传世孤本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被溥仪以赏赐之名盗运出宫。

 

  这件唐代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以绢制成,画面中,一个惠风和畅的晴日里,仕女们在幽静的庭院中漫步,或捕蝶,或戏犬,或赏花,或若有所思。仕女们的衣饰华丽而精美,从薄纱下透出丰满的前胸与圆润的两臂,仕女的脸庞与身体都比较丰满,这恰印证了唐人尚“丰腴”的风气。

 

  提及《簪花仕女图》如何被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但在此前,他用了一年时间整理了1000余件举世罕见的书画作品。在溥仪逊位前,溥仪便以“恩赐”名义,将内府所藏珍贵字画赏赐给其弟溥杰、溥佳,让他们利用每日下学出宫机会,用黄绫包袱将书画带出,这件《簪花仕女图》就在其中。马宝杰说,盗运出宫的书画起初存放在醇王府内。1925年,在日本人协助下,这批书画被运抵天津,随溥仪先后在日租界内的张园、静园收藏。1934年,溥仪到长春做了伪满洲国皇帝,这批书画被运至当时的长春伪皇宫小白楼内。“小白楼”是一幢二层日式钢筋水泥楼,是日本人为溥仪修的保存善本图书及古玩字画的库房,内存藏品总数约1300件,对外名曰“图书馆”。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前,日本关东军准备将伪满洲国迁到通化。8月17日,溥仪乘飞机企图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俘获,其携带的一部分书画和珠宝由苏联红军查扣,并转交东北民主联军,几经辗转后,《簪花仕女图》藏于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

 

  “现在辽宁省博物馆有大概二百余幅溥仪离宫时淘选带出的书画珍品。”马宝杰说,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我们管理者都很难见上一面。像《簪花仕女图》这样的书画珍品大多由绢纸所做,一旦改变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就很容易遭到破坏。俗话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以纸制成的书画可保存一千年,而以绢素制成的书画却只能保存八百年,而《簪花仕女图》却已保存了千余年,已属不易。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