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来自上官婉儿墓的秘密

      武则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的30多年里,这三个女人的光辉笼罩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的天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都死于李隆基之手,标志着女性彻底退出了唐代政治舞台。2013年秋,随着上官婉儿墓的发现,1300年前的尘封往事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夜,肃杀的气氛笼罩着唐长安城皇城。年轻的临淄郡王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突然发动政变,冲入皇宫中的士兵不由分说杀掉了毒死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这个时候的上官昭容还存有一丝侥幸,她带领宫女执烛灯迎接李隆基,拿出了她亲笔撰写的引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辅政的制书草稿,请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为其美言,但李隆基毫不心软,47岁的上官婉儿被斩于旗下——这是《资治通鉴》所记录的“唐隆政变”的细节,一代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

      2013年8月底,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发掘一座唐代墓葬,擦去泥土的墓志盖上的字迹令所有在场人员异常兴奋——“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我们知道,在唐代做过昭容而又姓上官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官婉儿。

      随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发现上官婉儿墓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人开始怀疑:真的是上官婉儿的墓吗?我的手机和办公电话从午饭后开始,就不断接到求证消息真实性的电话。此后连续几天,我都忙于回答记者们的各种问题并公布考古发掘的各项信息,结结实实做了一次广泛的考古科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因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需要修建一条园区内的道路,以便开展园区建设和方便今后运营过程中的交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工程建设实施前对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考古勘探。2013年6月,我所供职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这项尚未开工的道路的路基进行考古勘探,勘探结果清楚地显示在路基正中有一座大型的墓葬。该墓有斜坡墓道、五个天井和砖券的墓室,根据墓葬形制,我们初步判断这是一座高等级的唐代墓葬,然而通过考古勘探是无法判断墓主人具体是哪位历史人物(事实上,如果考古发掘中不出土墓志,就根本无从判断墓主人是谁,考古学家只能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大概判定墓主人的身份等级,仅此而已)。五个天井的唐代墓葬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较为常见,如果墓主人是历史上籍籍无名的人物,那么很难说会对历史研究产生影响。所以在院内委托我担任领队组织发掘这座墓葬的时候,我并不会感到特别兴奋,对它的价值也没有做出很高的预估——这种规格的唐墓我以前也发掘过不少呢。

      考古发掘在8月初正式开始,所有的工作都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地开展。先发掘墓道和天井,墓道东西壁面上涂刷的极薄的白灰浆水,更加使我们确信这座墓葬不是精心制作的产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墓葬,壁画制作的好,说明墓葬建造者对墓主人是舍得付出的,而通常五个天井的墓葬应该是皇帝同意由朝廷出资建造,反过来讲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就很高贵。在打通过洞后,清理了四个壁龛。壁龛没有被盗,保存良好,龛内放置的全部是随葬的陶俑和陶动物,共170余件。陶俑体型不大,种类也不多,基本没有彩绘,也是这个时代很普通的随葬器物。然后就是发掘甬道和墓室。

      从第四天井开始,墓葬的北半部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四、第五天井被一个形状不太规则的大坑所打破,这个坑垂直向下,在接近天井底部的位置水平向北深入,破坏掉了砖券甬道的拱顶和墙壁直通墓室。墓室被毁坏的惨不忍睹,顶部已完全塌掉,四面砖墙最高处仅余1.3米,铺地砖被揭的一块不剩,原本墓室西部棺床的位置被彻底铲平,墓室里没有一件随葬器物,棺椁和墓主人的遗骨不翼而飞。根据这种迹象,我们判断这十有八九是“官方毁墓”所造成的破坏。

      在唐代,毁墓是常见的现象,而且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被官方所毁的墓。最著名的例子是武则天因徐敬业反叛而毁其祖父李勣墓,这在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李勣墓经考古发掘后,证实曾遭到“发冢斫棺”之祸,墓志都被打碎了。有趣的是,唐中宗即位后又修复了李勣墓,还重新放入了随葬器物和墓志。

      令人欣慰的是,甬道内放置的青石墓志基本完好,甚至保持着下葬的时候被放置时的样子。墓志盖上的九个篆字,清楚地说明了墓主人是谁,也终于让全体考古队员由失望而转向兴奋。

      那么,从墓志文的记载中是否能够找到墓葬被毁的线索呢?这不仅是考古学家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关注墓葬发掘的人想知道的问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始终认为,墓志是墓葬中最重要的文物,它所占据的是整个墓葬考古信息的绝大部分价值,是一切关于墓葬学术研究的立论基础。具体到唐昭容上官氏墓,试想如果没有墓志的出土,那么我们所能展现给世人只能是普通的墓葬形制、单薄的出土文物,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关注这项考古发现了。用一句俗话来讲,“看点”就在这方墓志上。

      首先,我要解释的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将这座墓葬命名为“唐上官婉儿墓”,是因为墓志序文中没有名讳,只说“婕妤姓上官”,“婉儿”是两唐书本传中记载的上官昭容的名,墓志是第一手材料,出自当时的人之手,是上官昭容死后两个月之内所做,从历史材料的选择性上讲,墓志文要比后代人编纂的史书可采信程度更高。也许“婉儿”只是上官昭容的乳名,她襁褓丧父,和母亲同被没入掖庭为奴,没有正式名、字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唐代的官方文档中,不论身份如何变化,对她的称呼只是“上官氏”。墓志没有写“婕妤姓上官,讳婉儿”,所以我们作为发掘者,遵从唐代人的习惯,对这座墓葬的正式称呼是“唐昭容上官氏墓”。当然,直接称为“上官婉儿墓”亦无不可,甚至连标明时代的“唐”字也可以径直略去,因为墓主人实在是声名显赫,不会造成误解。所谓“昭容”是唐代宫廷中女官的称号,在皇帝“九嫔”中排名第二,正二品阶,是相当高的身份。

      这合墓志由高质量的青石打造,呈正方形,高广皆约75厘米,在唐代墓志中可以算作大型墓志。墓志盖面和志石四侧减地线刻牡丹、忍冬、瑞兽、十二生肖,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墓志正文正书982字,措辞工稳,文采华丽,且书、刻俱佳,其书法风格用专家的话来说是“丰腴流美”,符合当时流行的书风。

      墓志序文记载了上官昭容的籍贯、世系(即父祖三代的名讳、官职、事迹等)、简要生平、死因、享年、葬时葬地等信息,序文后是不长的两段铭。序文描述上官昭容出身名门(其祖父上官仪曾任唐高宗宰相),自幼聪颖,才能出众,特别在对待逆党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态度上,始终保持正确的立场并与其斗争。最后在政变中“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她的墓葬是睿宗皇帝下制修建并予以礼葬。

      墓志文中最关键的话紧接着皇帝制命出现,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这句话怎样理解呢?按照唐代墓志撰写的惯例,撰文者大多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制作墓志的请托人(一般是志主的子女或家庭重要成员)点名奉承一番,以昭显后者的孝友或慷慨。《唐昭容上官氏墓志》文面上的请托人是当时的睿宗皇帝。但是接下来,撰文者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上官婉儿之死的感情,很显然是特意交代。我们据此认为,上官婉儿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实际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

      墓志所记载的上官昭容的下葬时间是景云元年(710年)八月二十四日,那么墓志的制作时间则在这个日期之前不远。墓志的撰文者在撰写这篇墓志文的时候不可能预知墓葬后来被毁,所以墓志文绝无可能记载这件事。我们遍翻史书,也没有关于上官昭容被毁墓的记载。是谁毁了上官婉儿的墓,又是为什么?这难道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吗?

      太平公主的眼泪

      前面说过,根据墓志文的行文特点,我们可以认定上官昭容的礼葬是太平公主一手安排的。那么太平公主为什么要这么做,换句话说,太平公主礼葬上官婉儿有什么目的呢?

      首先,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很可能关系密切。根据太平公主的初嫁年代,我们断定两人同龄,而且同时在皇宫中长大。上官婉儿十三岁被武则天擢为才人,之后一直在女皇身边做“秘书”,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最心爱的女儿,两人具备频繁接触的条件。其次,两人很可能具有相同政见并相互利用。上官婉儿曾与武氏过从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驸马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成员。太平公主不可能不了解上官婉儿的地位与才能,在政治斗争中拉拢她作为自己的羽翼是明智的选择。

      可惜的是,李隆基完全洞悉这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然他也不可能成功。史书上明确记载,李隆基发动政变首先获得了太平公主的支持。但是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她这个年轻的侄子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李隆基在翦除韦氏势力的同时,也在计划着逐步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韦氏倒台后,上官婉儿很有可能与太平公主联合,这两个闻名天下的女人,一个有势,一个有才,将会是极难对付的组合。李隆基固然恨上官婉儿勾结武氏残害李氏的行径,但在政治博弈中,仇恨是不能作为行动的理由的,就如同亲情不能阻止杀戮的刀剑一样,这种例子在李隆基之前的唐代已经不胜枚举了。破解太平与上官的联手,使其无法威胁到自己今后的地位,这才是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不足为外人道的动机。

      我们可以想象太平公主在听闻上官婉儿死讯时的心情,她极有可能是堕了几滴眼泪的,即使是哭给别人看,也是必须的。所有李氏宗亲都恨上官婉儿,而太平公主当时在李氏皇族中仅次于睿宗皇帝排名第二,不能公开批判李隆基的行为。她对这个得到她同意发动政变的侄儿表达不满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她的哥哥为上官婉儿正名并批准为她举行葬礼。从此,上官昭容被认定为太平公主派系。要知道,上官婉儿当年大兴文学,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文人。太平公主借拉拢死去的上官婉儿表明态度,也能让这些人为她效力。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清楚:延和元年(712年)八月唐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太平公主因谋逆被赐死。玄宗皇帝下令平毁驸马武攸暨墓,目的是让太平公主死无葬身之地。太平公主被埋葬在哪里,按照什么级别葬的,历史没有记载。被毁的武攸暨墓目前还没有发现,但可能的地点就在上官昭容墓以东8公里的武则天母杨氏顺陵附近,因为已出土的武攸暨的堂兄魏王武承嗣墓志明确记载其“陪葬顺陵”。既然太平公主对死于李隆基之手的上官昭容高调示好,还命人收集她的遗作编纂为二十卷的《上官昭容文集》,已经公开承认上官婉儿是她一党,那么在太平公主被扣上“谋逆”的帽子之后,已经死去的上官婉儿仍然逃不脱叛党的命运。在毁武攸暨墓的同时,顺带摧毁附近的上官昭容墓,同样针对的是太平公主。值得注意的是,上官昭容以前的大靠山武三思也被毁了墓。睿宗在即位之初,就“以三思父子俱有逆节,制令斫棺暴尸,平其坟墓。”在八世纪的初页,毁墓和建新墓似乎成了掌权者发泄怨愤和表达态度的极端方式,这种行为背后的政治因素纠缠着几代人对绝对权力的欲望。

      想当年,李隆基的堂兄李重俊在杀死武三思父子之后欲杀上官婉儿不成,反倒丢了性命。而李隆基是最终的胜利者,他战胜了除武则天之外唐代最有势力的两个女人。随着太平公主的失败,唐代开始进入全盛期,开元盛世已经遥遥在望……

      考古的魅力

      唐昭容上官氏墓具有典型的唐代墓葬特征——墓向坐北朝南、有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砖券的方形四壁弧凸墓室、甬道北口位于墓室南壁偏东等,这种墓葬结构与其他同时代、同等级的唐墓完全相同,五个天井的配置也符合墓主人生前正二品阶的身份。墓葬水平长度39米,略微嫌短,但也在正常范围内。这座墓葬时代明确、墓主人身份清楚且系历史名人、随葬器物较为丰富,还存在毁墓的迹象,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整体研究标本。我们现在可以说,唐昭容上官氏墓的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考古取得的信息,可以弥补历史记载的不足,还可以用来探究历史的真相,《春秋》可以有曲笔,但实物是不会说谎的。当然,它的价值还有待于今后的深入阐发。

      唐昭容上官氏墓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是我们根据考古发掘迹象做出的推断,请注意仅仅是“推断”出的结论,任何掌握可令人信服证据的人都可以质疑甚至推翻这个推断。在当前阶段,考古队所提出的“唐昭容上官氏墓遭到官方毁墓”的推断,是考古发掘资料证据所指向的结论,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而且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墓志的解读提出了是“唐玄宗因认定上官昭容是太平公主一党而毁其墓”的进一步推断,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形成了证据链,所以被专家普遍认可。

      说了这么多,还是因为在史料中上官昭容是否被毁墓没有记载,甚至于连她有没有被埋葬、葬在哪里、谁埋葬了她,统统都没有记载,正史中直接有关于她的记载在景云元年六月她被杀的那一晚戛然而止了。没有记载,要靠手中的证据去分析判断历史的真实情况,这也正是考古令人着迷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