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发掘 从寂寂无闻到风起云涌

晋国在春秋五霸中称霸150年,立国600多年,延续至今成为山西的代称。早期都城找不见,这是晋文化研究中的巨大缺陷。“找到晋国”对考古学界来说意义重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学家的目光越过中原大地,聚焦到晋南。“寻踪晋国”,这一找就是50多年。

      青铜器、车马坑、晋国历代国君墓葬……曾经名垂青史的晋国辉煌霸业,在晋国博物馆的展品中复活。而将这卷史书打开并解读的,是几代考古学家。上个世纪后半叶是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当时在春秋时期的考古发掘中,只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早期都城未找到。

      晋国在春秋五霸中称霸150年,立国600多年,延续至今成为山西的代称。早期都城找不见,这是晋文化研究中的巨大缺陷。“找到晋国”对考古学界来说意义重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学家的目光越过中原大地,聚焦到晋南。“寻踪晋国”,这一找就是50多年。

      从“曲村——天马遗址”的发现到晋国博物馆的建立,几代考古人的心血和汗水,使得晋、晋都、晋文化浮出水面。那个书本上的“晋国”逐渐清晰,来到我们眼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晋国博物馆·展示盗墓历史

      在晋国博物馆,有一块展览内容是有关那段盗墓历史的,甚至在墓葬展示中,也没有人为消除盗墓痕迹,用专门的指示牌标记“盗洞”等痕迹。

      这在国内博物馆中十分罕见。对此,晋国博物馆工程副总指挥、原曲沃县文物旅游管理中心主任孙永和说,“博物馆是记载历史、还原历史的地方,我们这么展示就是尊重历史,让人们痛恨盗墓分子。”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展示盗墓,非常忠实于历史,可以让观众看到考古多么不容易,保护文物,要克服恶劣的环境,这里面既包括野外的艰苦,也包括和盗墓来做斗争。”

      一批“北大生”来到了曲村

      晋国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面墙是用灯箱展示的“曲村——天马遗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呈现的是考古工作者的剪影,或蹲或趴或站,有的手拿探杆,有的手拿手铲。

      现年77岁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伯谦谈起自己当年的样子,说,“没错,远看和农民没什么差别,就是一手一手地在地里挖、刨……”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当时侯马一带有大批的工业项目要选址上马建设,国家文物局在侯马组织考古大会战,以免在工业建设时损毁文物。从1960年到1979年,考古人员在曲沃县与翼城县的交界处发现了“曲村——天马遗址”,并进行了两次挖掘,初步确定是周时期晋文化遗址。

      李伯谦参与了其中的挖掘,他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商周考古领头专家邹衡先生一起对曲村遗址进行了挖掘,“当时发现了一些墓葬,我们也在私下探讨这是不是晋国的始封地,但还没有发现有明确铭文,我们有一个想法,在这里建设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由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和山西省文物部门的人员一起对此进行长期挖掘研究。”

      这个方案很快就被通过了。1980年,第一批考古队员来到了曲村。由邹衡和李伯谦带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与北京大学的教师、学生共37人组成,考古挖掘从当年9月份进行到1981年春节前。

      当年尚且闭塞的村子里来了这么一支队伍。村子里的村民不清楚这些操着京腔的外地人是干什么的,大家只是喊他们“北大生”。领着这群“北大生”的李伯谦第一个头疼的问题竟然是“生存”,他第一次来曲村时还带着介绍信,到公社去吃饭都不让,只能到村里农户家吃派饭。

      看着介绍信,村里的队长很为难,“你们这也不是搞水利打井的,也不是来收税的,给我们这村里也没啥用,你们考古算做啥?”好说歹说,队长勉强同意接待,将李伯谦一行人安排到了一农户家,当时农户家里条件不好,并没有多少空房。李伯谦他们找到的这个房间前天刚刚办完丧事,这家的老太太去世了,所以留下了这间空房。

      李伯谦回忆道,“房间是办事的房间,我们吃的饭是办事留下来的馍,门上还贴着白,第一个晚上,我们4个大男人都不敢睡觉,打了一晚上扑克。”

      就这样,考古工作开始了,考古人员租住着村民的农房,自己生火起灶。从1980年到1990年,7批考古人员陆续来到曲村,村里还建起了考古工作站。在考古学家邹衡的带领下,大家发掘出大批墓葬。邹衡当时断言,这就是晋国的始封地和早期都城所在地,但因缺少大型宫殿基址和诸侯陵墓等相关证据,在当时未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