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金碗掩藏骇人考古传说

      1958年,一批考古工作者在伊朗西北部一处名为哈桑卢的铁器时代堡垒中进行考古发掘。这里早已是一片烧焦的废墟,而就是在那层层废墟下他们挖出了一个尽管有破碎但极其华丽的金碗。

      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这枚蕴含3000年历史的金碗随即成了世人追捧迷恋的对象。第二年,它就以全彩配图形式与关于哈桑卢考古发现的文章一同登上《生活》杂志。

      然而,这一绝世发现背后的故事并没有那么光彩。这只碗恰巧发现于一名死去的士兵手边,而旁边还有他两位同僚的尸体。约公元前800年,他们被压死在砖块和烧毁的建筑材料下。关于这三人究竟是守城的士兵还是掠夺财宝后试图逃跑的敌军,学者们争论不休。一个新的解释认为这些士兵并不是什么保卫家乡的英雄。

      哈桑卢有时也被称为古代近东时期的庞贝,这得名于它所谓的“焦土层”,这层结构包含有掩埋在火山灰和碎石里的200多具遗体,波士顿大学的考古学家Michael Danti这样解释道。这一考古证据将一幅令人相当不安的场景展现给我们——古城在灾难围困下濒临倾覆的缩影。

      哈桑卢坐落于乌尔米湖沿岸,大约在8000年前首次出现人类居住。不过到了公元前10、9世纪时,那里就成为当地最为热闹、强盛的城镇了。

      城墙之内,房屋、国库、马厩、军事武装和庙宇应有尽有,大多数建筑都有塔楼或有好几层。这些泥砖建筑很像美洲西南部土胚建筑的集合,但哈桑卢大部分屋顶、地板以及支撑结构都由木料和苇箔制成——在火灾中都是易燃物,Danti说。

      其他关于哈桑卢生活的重要细节仍未明确。考古学家们既不知道居住在这的是什么人种,也不清楚他们使用何种语言。

      “除了十分丰富的物质资料记录,他们完全没有找到任何土著文字材料。”Danti表示。

      哈桑卢的焦土暗示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灾难。上世纪50、60、70年代在此发掘的考古学家们发现被掩埋的尸体不是身首异处就是四肢不全。Danti还说他曾清楚地看到一个人被切成两半。

      “在那参与工作的学生们夜里常常噩梦来袭,因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此挖掘谋杀的受害者,”Danti告诉本站编者。大多数受害者为妇女和儿童。而在焦土层的乱葬岗上,发掘者发现了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的遗骸,他们头部似乎都受到了致命钝器创伤。这些受害者很可能在最初的袭击中幸存下来,但因为俘虏者意识到他们并不能用作奴隶徭役而后被杀害,Danti说.

      "这就是一场预谋抹除人们的身份并恐吓人民屈服的战争。"Danti说道。

      Danti——把这些挖掘档案拼凑成了一个更宏大、更艰巨项目中的一段历史,此研究发布于月刊《古物》2014年9月刊上。哈桑卢的主要挖掘工作于1956至1977年间在Robert H. Dyson领导下进行,Dyson领导的团队分别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伊朗国家考古中心。迫于安全压力以及发掘物数量太过庞大,他们工作的进程通常很匆忙,而他们的记录方法也并不总能做到一丝不苟。一些文物甚至在归档和拍照前就已经出土。比如,这只金碗在出土前就没有任何图像记录。

      再访哈桑卢,Danti仔细观察了这三个士兵。他表示他们可能在攀爬屋子里的木制楼梯时遇到了坍塌事故。接着摔到弃用的斜坡上被随之而来的碎片掩埋了。除了那只金碗,他们尸体旁边还散落着别的宝物,包括有纺织物、华丽的装饰腰带、贵金属容器以及雕工精细的图章。

      三名士兵的装甲和武器都是标准的军事装备,Danti说道。他们都戴有羽冠装饰的头盔和护耳,手持尖锐的钉头锤,俨然是全副武装准备参战的样子。

      “我不认为这三人是在拯救这只价值连城的金碗,而其他有价值的物品却都因为城邦的烧毁和主人的遇害或被俘虏而无法幸存。”Danti总结写道。

      Danti的解释支持了士兵们来自乌拉尔图王国的假说,该王国位于今土耳其境内。历史文本表明古乌拉尔王国正是在铁器时代通过野蛮的军事运动在哈桑卢附近区域进行领土扩张。该城邦废弃后一段时间,一座乌拉尔军事要塞就在哈桑卢废墟之上耸立起来。

      不过,Danti表示他仍然希望别的研究人员能检验自己的假说同时对这几名战士以及居住在哈桑卢的遇害者遗骸进行生物考古分析。饮食和饮水会在人体骨骼中留下载有信息的生物标记,因此骨骼分析可以帮助确认这三人来自何方,他们拼死,到底是为了保护还是窃取这些财宝。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