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西阴村史前遗址发掘记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济

      近几年来(1921年以来,编者注),瑞典人安特生考古的工作已经证明中国北部无疑的经过了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西自甘肃东至奉天,他发现了很多这一类或类似这一类文化的遗址。因为这种发现,我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兴趣就增加了许多。这个问题的性质是极复杂的,也包括着很广的范围。我们若要得一个关于这文化明了的概念,还需多数的细密的研究。这文化的来源以及它与历史期间中国文化的关系是我们所最要知道的。安特生在他的各种报告中对于这两点已有相当的讨论。他所设的解释,好多还没有切实的证据。这种证据的需要,他自己也认得很清楚。所以若是要得到关于这两点肯定的答案,我们只有把中国境内史前的遗址完全考察一次。不作这种功夫,这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自然,因此发生的问题不止这两个;其余的也是同等的重要,具有同样的重要,具同样的兴趣。我们现在的需要,不是那贯串一切无味的发挥;我们的急需是要把这问题的各方面,面面都作一个专题的研究。

      这个小小的怀抱就是我们挖掘那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动机。在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那一天,当着我们第一次往山西南部考古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个遗址。按袁复礼先生的测量,这个遗址的区域是极广。我们的目的既是在最详细的研究,所以我们动手挖掘的时候,就没有想把这遗址完全掘开;我们把我们的精力集中在一段很小的面积。这遗址俗名叫着灰土岭;大部分现在都化为耕地。灰土岭的南面壁立,突出于邻地约三四公尺。这种地势宜于“披葱式”的挖掘,所以我就决定了采取这个方法。

      挖掘时间由十月十五日起直到十二月初;中间因为下雨停了五天的工。所挖的地点靠着一条斜坡路,所以掘出来的土很便于向下移动。这个坑是分八“方”开出来的。在这坑的西墙顶定了一个起点;起点的高度等于袁先生所绘地形图的零线。最初开这坑是从零点向西向南,以后兼向西向北。因此,四“方”是准着那向南的侧出直切下去;又有四“方”在上说的四“方”北。全坑东西量准八公尺;南北量四公尺至六公尺。后“方”的平面面积正成两公尺的方;前“方”的平面,东西相距两公尺,南北相距两公尺至四公尺。下图说明这个计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就这开挖的计划我们发明了一个“三点式记载法”。随各方开辟的先后,我把它们用数目号起来。故第一“方”动手最先;第二,其次;依次递进。但是因为土层变换的缘故,挖到下层,也有转变这秩序的时候。这坑的西东行叫着X线;南北行,叫着Y线;向下行叫着Z线。前“方”的Y值是正数,后“方”的Y值是负数。各“方”的交界点都有木桩作记。辟的深度我们每天至少测量两次。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我们用两根米达尺在数秒钟内把所找的物件的原位可以确定出来。这个方法,我叫着“三点记载法”,三点就是X-Y-Z用米达尺表出来的三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应用于一切所找的物件。要是部分等级一件件都如此记载起来,那就不胜其烦了。所以同时我们又用层叠法记载一切屡见的物件。由起点下行第一公尺叫A层;第二公尺,B层;依次递降,用英文字母大写字作记。每一层内又分着好些分层。分层的厚薄,由土色及每次所动的土的容积定。分层按上下次序用英文字母小写字作记。大字母小字母中间再夹着那“方”的号码就完成一个层叠的记载。假如有一堆物件上边标的是B4c,这号码的意思是:这堆物件是由第四“方”,第二层,第三分层找出来的这个第三分层的深度在记载簿上找出来的是1.17-1.25公尺。

      我的经验使我相信这两种方法都极有效率。要是挖掘类似的遗址,我希望大家试试它们看。

      (摘自1927年出版的《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清华学校研究院丛书第三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