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陵寝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概 况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
明陵综述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元洪武(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县境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
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朱世珍),被追尊为仁祖淳皇帝,就安徽凤阳原墓建为皇陵;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追尊为熙祖裕皇帝;曾祖父朱四九,被追尊为懿祖恒皇帝;高祖父朱百六,被追尊为德祖玄皇帝;因德、懿二祖葬址不详,遂就江苏盱眙熙祖原葬处建陵葬三祖帝后衣冠,陵名祖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原为兴献王,朱厚熜入继大统后,追尊其父为睿宗献皇帝,将湖北钟祥原王坟扩建为显陵。
清陵综述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1644-1911)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帝,统治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和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上立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明显陵申报文本
明显陵
1、遗产的辨认
a.国 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b.省、市
湖北省钟祥市
c.遗产名称
明显陵
d.地图上的准确位置
位于中国湖北省钟祥市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北纬31°12’20”—31°13’00”,东经112°37’50”—112°38’09”之间。
e.地 图
e—1明显陵在中国的位置图
e—2明显陵在湖北的位置图
e—3明显陵保护范围图
f.遗产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面积
明显陵保护范围:东、西、北三面以外罗城为起点向外延伸150米,南面以山曲碑为起点向外延伸300米。建设控制地带(即缓冲区):东西两面经保护范围界桩为起点分别向外延伸500米,南、北两面以保护范围界桩为起点分别向外延伸600米和550米。
2、列入的理由
a.意义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明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历276年,共建有18座皇帝陵墓。显陵是第12个皇帝陵墓,建于16世纪中叶,1519年至1566年(明正德十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历时46年,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因其修建时间长,用工巨大,从而形成了高水平的建筑。显陵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陵制与山水相称”,根据“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松林山左峰作为依托玄宫(皇帝棺椁停放的地下宫殿)的祖山,左有山脉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前沿的天子岗作为陵寝的案山,形成了一个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 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下马碑、门、亭、望柱、石像生、坊、桥等,顺山山势引导至享殿、明楼和宝城。疏密有间,层层递进,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显陵在建筑手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一座陵墓二座地下宫殿、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同时,显陵的建造是明中叶重大事件“大礼议”的产物,关联着嘉靖初年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人物的命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b.比较分析
显陵是18座明陵中第12座帝陵,建筑时序属于中期,在明代帝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意义。
月芽城制度
月芽城是方城与宝顶之间的一个月芽形小院,俗称哑吧院。月芽城是供皇帝行覆土礼而设置的。每年清明节,皇帝要在此向宝顶培置13担净洁的黄土。月芽城制度由孝陵开始,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及显陵一直沿用。
前朝后寝制度
明代帝陵是按前朝后寝的制式而布局,前朝即棱恩门、棱恩殿和左右配殿等组成;后寝即方城、明楼、圣号碑、宝城、宝顶及地下玄宫等组成。前一部分是举行日常祭祀的活动中心,棱恩殿中设有三间暖阁,中间放有神寝即皇帝、皇后的神主牌位;后一部分即墓主人棺椁安寝之所。原则上只有皇帝才能进入这一区域。这一制度为显陵所继承。“陵制当与山水相称,恐难概同。”明世宗崇信道教,显陵在继承“天寿山七陵之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些新的建置。
新旧宝城与瑶台
在明代帝陵中,显陵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这一变化的出现与墓主人的身份变化密切相关。前宝城建于1520年(正德十五年),是墓主人为藩王时按其规制所建造的亲王坟。后一宝城建于1539年(嘉靖十八年),是墓主人被迫尊为皇帝后所建造的宝城,两座宝城之间以瑶台相连,构成一个相互关连的整体。
独特的排水系统
显陵以一条弯曲的九曲河,将松林山主脉(祖山)流下的水,巧妙地从陵区排除。九曲河上按地势高低设有聚水泄洪的堤坝,分区段保留了明净的水面,净化了陵区的环境。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御河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系风水理论之完美,与前七陵形成显著的区别。显陵的前后宝城各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将宝城上的水直接排向城外。此前,天寿山七陵宝城是向内排水的,其后修建的永陵、定陵继承了显陵这一排水方式。}
龙形神道的做法
显陵中轴线上修建有一条弯曲如龙形的神道,其做法是中间铺石板,两侧镶嵌鹅卵石,外边以牙子石收束,俗称龙鳞道,也为明代其他陵寝神路所无。
琉璃影壁的做法
显陵的棱恩门两侧,建有精美的琉璃影壁墙,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是明代帝陵中的孤例。
内外明塘的做法
显陵新红门的右侧,根据地势建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因处在风水术中明堂的方位,故名外明塘。在棱恩殿前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名为内明塘。内外明塘的建置也为其他明陵所无。
“金瓶”罗城的做法
显陵作为独立的陵区,其外围建有一条长达约3.5公里的罗城,平面成“金瓶”形状。这一形制也为明陵中所仅见。此前,天寿山七陵只有陵宫区有围墙,并无单独的外罗城。显陵之后,永陵、定陵建有外罗城,这一做法还为清代帝陵所继承。
c.真实性及完整性
陵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基本上保存着原有风貌,松林山、天子岗、莫愁湖等自然山体和湖泊没有变化,植被保存完好。作为陵区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没有变化。陵区内的建筑——下马碑、新红门、正红门、睿功圣德碑楼、石望柱、石像生群、 龙风门、龙形神道、内明塘、琉璃照壁、棱恩门、棱恩殿、东西配殿、陵寝门、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两座宝城与瑶台、宝顶、九曲河、五道御河桥、外罗城、紫禁城及内罗城等,都是明代原始建筑,保存了原有的真实性。特别是两座宝顶下“仿九重法宫为之”的地下宫殿,保存完好。
这些建筑中,新红门、正红门、望柱、石像生群、龙风门、九曲河、龙形神道、琉璃照壁、双柱门、方城、两座宝城及瑶台、外罗城、紫禁城、内罗城等重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真实地展示了明代陵寝规制布局的完整性。
明楼屋面为1990年修复。
龙风门夹楼为1997年修复。睿功圣德碑楼屋面及碑受到损坏,其他保存完好。
五道石桥桥身基本完好,桥栏板、望柱散失。
祛恩门、棱恩殿、东西配殿明末毁于兵燹,基础和祟台基本保存完整。
神宫监仅存遗址。
神库、神厨等保存着原有的部分宫墙。
纯德山碑亭、山曲碑碑亭、御制祭文碑亭、御制溢册志文碑亭、纯德山祭告文碑亭、祭瑞文碑亭等,亭已毁,碑座、碑身、碑文等保存尚好。
d.列入遗产所依据的标准
责任编辑:泽恩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