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当代艺术展在京开幕 第二届拉美艺术季开启

2014“相约北京”之《第二届拉美艺术季》“美美与共——拉美当代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孙建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阎东以及拉美各国驻华使馆代表和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孙建华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拉美驻华大使及艺术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孙建华(中)与拉美国家驻华大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巴西费尔南多·巴赛哥的《白镜子》局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秘鲁艺术家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5月7日,由文化部与阿根廷驻华大使馆,巴西驻华大使馆,厄瓜多尔驻华大使馆,墨西哥驻华大使馆,秘鲁驻华大使馆,乌拉圭驻华大使馆以及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2014“相约北京”之《第二届拉美艺术季》“美美与共——拉美当代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孙建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阎东以及拉美各国驻华使馆代表和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与第一届拉美艺术季展览分开展出不同的是,本次艺术展以联展的方式,汇集了128幅拉丁美洲七个国家的当代绘画、摄影作品,题材丰富,视角独特;将拉丁美洲的自然风光、历史传统、人文情怀和多元文化全景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神秘迷人的印第安少女,生机勃勃的拉美当代世界,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诗人百年诞辰的珍贵影像,田园牧歌般的新大陆自然景色……无一不吸引中国的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激起对这片遥远的大陆的神往之情。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孙建华表示,拉丁美洲是富有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大陆,在拉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文化艺术始终在拉美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拉美艺术开始逐渐登上世界舞台,但由于动荡的历史和政治因素,许多拉美经典作品和他们背后的创作者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而这次由拉丁美洲艺术家和中国主办方共同策划和推出的精品展览:美美与共——拉美当代艺术展却提供了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艺术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展览使相聚遥远的拉美艺术跨越重洋,以华丽的姿态集体呈现在首都观众面前。


      孙建华称,此次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拉丁美洲不同国家的当代艺术和风土人情,旨在通过为期十五天的展览能够让更多的中国艺术爱好者近距离地了解拉丁美洲这块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使中国观众对拉丁美洲艺术不再陌生,拉丁美洲艺术季活动能够促进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更大的作用。


      拉美使团团长乌拉圭驻华大使罗萨米奥•波特里称,有机会将所有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聚集在一起向中国公众展示拉美的视觉文化,距离时差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的多样性充实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巩固了我们之间建筑的这座长久之桥梁。


      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集团副总经理闫东表示,本次展览采用联展的方式集中展示拉美七个国家的绘画、摄影作品共计百余件,使观众在欣赏拉美艺术的同时,又能领略拉美各国的风土人情。拉丁美洲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它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和文化,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拉丁美洲现代运动为后来拉美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使其快速登上了国际当代艺术的舞台,现实主义人民大众艺术是拉美当代艺术的美学基础,因而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因此而获得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巴西艺术家费尔南多•巴塞哥的代表性系列作品如《纹身人》、《钢琴师》和《石头与心》等在此次展览上集中亮相。现场许多观众对费尔南多•巴塞哥的那些具有神秘主义和超自然想象力的作品而着迷,在其作品前流连忘返。费尔南多•巴塞哥的作品用色大胆,笔触活泼,题材充满了绚丽无羁的想象和对神话富豪的颠覆性运用,在表现形式上又极具魔幻和夸张的手法。来自厄瓜多尔的豪尔赫•贝鲁卡其在其绘画作品中采用了“象征主义现实派”的概念,通过细腻的色彩呈现出了各种面孔与轮廓,赋予了安第斯女性神秘而美丽的光辉,意境动人。


      沟通与合作是促进各国文化艺术共同发展的桥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访问拉美期间强调,中国和拉丁美洲各国之间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据主办方介绍,目前,中国已与拉美多个国家签有文化交流于合作协定,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日以加深,交流也日趋增多。

 

      据悉,本次展览的展期为5月7日至21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