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声:机遇之下艺术源泉

人物简介:李延声,原名李延生。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学委员会导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多次担任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委。

      人物简介:李延声,原名李延生。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学委员会导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多次担任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委。

 

      央美中国画系研究生的教育经历,应该说为我们后来的艺术发展指出一条康庄大道,使我们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来。中央美术学院的先贤导师,把他们的人生,他们的艺术成就中的经典传授给我们,所以我们这一代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应该说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好的机遇,在这种机遇下,我们这30年探索就有所贡献。老先生给我们的艺术灵魂,有这么三个方面:其一是艺术家是有思想的,不是工匠,要对时代有所认识,同时又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相联系,比如徐悲鸿先生、蒋兆和先生“艺术为人生”,创作了很多精品因为他们关注人本身,关注这个社会,将艺术作品与时代相联系。其二是丰富的艺术创作技巧,包括他们的艺术修养。

 

      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外是造化,中得心源”,我们要到生活中去。我们毕业以后的这30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的汲取,比如说煤矿这个题材,我上学前8年待在煤矿,后来离开了我还经常回去,这次参展的画作是近几年画的,你看温暖与光明是矿工给的,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是默默无闻的,也是我们离不开的,我们应该去关注他们。艺术语言还要有所创新,传统绘画的笔墨与生活的感受相结合,融入我的笔墨,表达一种阳刚之美。笔墨的体现时代的力量,这样的创作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小白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