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的论义 ——以敦煌遗书为中心

  内容摘要:《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目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关键词:论义;论端;立义;论义文;敦煌遗书

 

  作者简介:侯冲,1966年生,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教授。

 

  《高僧传》记载道安被苻坚掳到长安后,“京兆为之语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1]“义不中难”在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一记作“义不堪难”,[2]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六、祖琇《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三、本觉《释氏通鉴》卷三记作“义不禁难”,[3]说明“义不中难”就是“义不堪难”、“义不禁难”,义指义解、立义、论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意思是,如果不以道安为师,向他学习,论义时立义就经不起问难。

 

  不过,在佛教研究领域,由于存世材料有限,有关论义的研究尚未展开,[4]从而影响了我们对道安时代佛教文献的解读。[5]幸运的是,敦煌遗书中保存的一批论义文,帮助我们对论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即是笔者在释读敦煌遗书中论义文基础上,对汉地佛教论义的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