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朵朵出“化生”

  莲花化生,也称为“极乐化生”,在敦煌石窟中唐代的大幅“西方净土变”壁画中,可以找到他们的形象。比这些壁画时代更早的作品,是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石雕。在南北朝至隋唐盛行的石窟寺艺术中,也经常出现这一题材的雕像或壁画,连当时一些墓葬内的壁画或画像砖中也常能看到“化生”的形影。北朝时期,也有以化生图像的瓦当,洛阳北魏永宁寺塔基和大同方山北魏塔基都有出土。在我国古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一直被视为君子纯洁精神的象征的。天真无邪的孩童,更是逗人喜爱,意味着新生和幸福。这些传统的思想,借寓于宗教题材之中,经过古代无名工匠的精美塑造,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形象是:在华美宽厚的莲瓣间,托出了体态丰腴、稚气可掬的童子,显露着生命的活力,自然突破了宗教的约束,洋溢着人间的情趣,唤起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或许就是“化生”题材神兽人们喜爱的原因。同时,那衬托花轮的莲叶图案,那飘飞回转的衣带,使“化生”图像极富装饰趣味,给人以更多的美感。因此,后来“化生”图案深受欢迎,长期保留在建筑装饰艺术之中,而且从专指端坐莲花中的童子,发展到把一些活泼嬉戏的童子图像也一概称为“化生”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冈石窟第10窟后室南壁拱门上的“莲花化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云冈石窟窟顶寺庙遗址出土的北魏莲花化生瓦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洛阳北魏永宁寺出土莲花化生瓦当

 

  莲花化生这优美而神奇的题材,也为一些古代著名作家所借鉴,从而塑造处一些令人难忘的形象。例如《封神演义》里的小哪吒,就正是“莲花化生”的再创作。动画片《哪吒闹海》对此更有形象的描绘,哪吒自刎后化作一粒银丹,被仙鹤衔回金光洞,投入莲花中,经太乙真人用仙水浇灌,于是光环重重,莲花绽开,花心中托出一个腰围荷叶,颈环莲花的童子,英勇的小哪吒再生了。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活力,歌颂了不畏强暴敢于向恶势力发起勇猛冲击的斗争精神,给人们以力量和鼓舞。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