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艺术:“出世”“入世”之间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些村庄“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制作和销售热贡艺术品成为农牧民重要收入来源。

  为扶持传统文化,青海省成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热贡艺术产业化。

  热贡艺术属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包括唐卡、壁画、雕塑、雕刻、堆绣、建筑装饰图案彩画等形式,发祥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尖扎一带。

  在同仁县郭麻日、年都乎等村,从事热贡艺术品制作的艺人有两千余人。不到40岁的娘本是热贡艺人,在他创办的热贡画院里,工匠们绘制一幅幅精美作品。

  娘本介绍,过去只有藏族群众喜欢唐卡,大多是宗教题材,学习的人少。近年来,许多外地人专门来求购唐卡,或者上门拜师,学习唐卡绘制技艺,唐卡内容开始转向反映现实生活。

  娘本的画院年收入20万元以上。他说:“市场上销售的唐卡有80%出自我们黄南热贡艺人之手。”

  今年30多岁的桑杰本原来是一名唐卡画师。他成立了“金轮”艺术品公司,从事工艺品制作和销售。现在,他的公司把热贡的唐卡、堆绣和泥塑作品销往美国、瑞典、韩国等地,每年销售额达数十万元。

  黄南州农牧民人均收入约为2300元,热贡艺人每年收入至少2万元,示范效应明显。黄南州热贡文化产业单位现有90多家,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的农牧民达7000多人。

  专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转瞬即逝,不可再生。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消亡速度。如何在保证艺术水准基础上保存文化遗产,走产业化发展是条值得探索的路。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王华说:“用生产、发展的方式使唐卡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既达到保护和传承目的,又使艺人走上致富之路。”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师唐远雄指出,传统技艺的保护不应该采取“封存”的办法,而应在不违背内在规律、不扭曲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引入现代产业体系,为濒危文化注入生命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