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鲁破吴,子贡担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兴阙里,道在郰乡。异能就列,秀士升堂。依仁游艺,合志同方。将师宫尹,俎豆琳琅。惜哉不霸,空臣素王。这是史记索隐述赞对孔子及其弟子的综合评述。

 

  孔子的七十七个弟子,接受教育精通六艺,皆异能之士。其中德行突出的首推颜渊,可惜早死。长于治政的有冉有、子路。善文博学的有:子由、子夏。能言善辩的有在我、子贡。孔门弟子的事迹也多出自论语,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鲜有人知,吴国的灭亡却与孔子的弟子贡有着密切的关系。

 

  子贡本名端木赐,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口齿伶俐、长于辞令。但是孔子却时常批驳他的狡辩。有一次孔子拿颜渊与子贡做比较,问子贡谁强?子贡答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此番对话,子贡在老师面前既显示出自己的自知之明,又显示出自己的个人能力。

 

  春秋末年,齐国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如齐国,形势危急。孔子在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召集弟子,希望大家为国出力。众弟子争先恐后挺身而出,希望为国效力,但都被孔子制止了。当子贡请求前往游说齐国的时候,孔子点头应允。于是子贡肩负使命出行,前思后想如何不辱使命让齐国退兵。经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他先到达了齐国,拜见了齐国国相田常。田常有野心篡位,但是一直受制于公室大夫等国内势力无法下手,所以急于铲除异己。子贡建议他:“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鲁国弱小,如果攻打鲁国获胜,会增加异己势力会扩大势力。因该攻打强大的吴国,借吴国的手铲除异己势力。田常听后为之心动。但齐国已经做好发兵鲁国的准备,改为攻打吴国,一怕师出无名,二怕大臣们怀疑。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我去吴国请兵,让他们救鲁伐齐,您不就出师有名了吗。

 

  于是子贡从齐国赶到了吴国,拜见吴王夫差后。他对夫差说:“齐国现在野心勃勃,他们打胜鲁国后,势力更加强大,一定会攻打吴国。不如先发制人联鲁伐齐。名义上保全了鲁国,实际可以避免战火烧到吴国国土,还可以借此机会北上镇服晋国,称霸于诸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吴王听后心中为之一动,但是对自己身边的越国不放心。担心出兵伐齐后,背部受敌。为了打消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表示自己可以去游说越王,让他出兵相随吴军伐齐。

 

  子贡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越国。越王勾践亲自在郊外迎接他。子贡告诉他,他本来是游说吴王救鲁伐齐的。但吴王说等攻下越国后再说。要是这样,越国必破啊。越王急忙叩头请教化解危机之道。子贡建议他发兵助吴王伐齐,用珍宝投其所好,这样吴王一定会伐齐,无论胜负都会消耗吴国的国力。如果打胜了,吴王一定会去与晋国交锋,争夺霸主的地位。到时子贡会游说晋国与齐国共同攻打吴兵。吴国的精兵强将都将被耗尽,您可以趁他疲惫之时去攻打他,到那时吴国的灭亡是自然的事。越王听后非常高兴,答应按子贡的建议办。子贡为什么这么做?有人一定认为子贡作为孔子的弟子,此为不义之举。实际上是子贡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考虑到吴王胜齐后,一定会要挟鲁国,鲁国还未真正的解危。所以为了削弱吴国,他来到了晋国,拜见晋君,直接说明吴兵名义上救鲁伐齐,但一旦获胜,就会发兵攻晋。晋君大恐,忙问破解之道。子贡曰:“修兵休卒已待之。晋君依计而行。

 

  子贡从晋国回到了鲁国。吴王果然发兵攻打齐师,大破齐师,获胜不归,与晋军交兵于黄池。晋军以逸待劳,大破吴军。越王听说后立刻发兵攻打吴国,吴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几年后,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被囚自尽。越国也从此在东方称霸。

 

  子贡此次出行,对形势分析清晰,逻辑思维缜密,语言表达出众,以一己之力化解了国破家亡的危机,不辱使命。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各国间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孔子的祖国也得以保全。可见孔子对门下弟子的了解,知人善任,委以重任。一个子贡尚有这般能力,惜哉不霸,空臣素王!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