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的解析

论语雍也篇中: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皇疏的理解是迁怒针对鲁哀公,汉儒和宋儒却没有如此的锋芒。皇疏解释说,颜子的好学都差不多接近圣域了,他的美德绝非止此一种。今天却独举了颜子的怒与过两条,大概是有原因的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孙不怒的成王

      燕乌集阙右衽读书小组827次活动

 

      论语雍也篇中: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皇疏的理解是迁怒针对鲁哀公,汉儒和宋儒却没有如此的锋芒。皇疏解释说,颜子的好学都差不多接近圣域了,他的美德绝非止此一种。今天却独举了颜子的怒与过两条,大概是有原因的吧。这是因为当时的鲁国哀公滥施己怒于他人,而且总犯自己的旧错,孔子这样回答以寄托自己的箴谏之意吧。皇疏解是不是有些过激呢?我们先说怒。孔子针对学诗,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君,可以怨。宋儒解怨是怨而不怒。因为怒违背诗教“温柔敦厚”的宗旨。诗小雅中我们多次见到“曾孙不怒”。毛诗中提到曾孙大多为成王。对于农夫的不周到地方,有德的成王怎么给有怒气的。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諸侯賓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其中天子是不可以发怒的。因为天子本没有可怒之事。怒有悖中和,不符合礼乐之道,不是天子应该有的状态。诸侯也是君主。怒都不可以,又怎么可以迁怒。迁怒者如果是君主,以其性情不正之危害,应该有所戒勉。这样看,魏晋之儒的解读是非常精准的。当然,不迁怒的榜样是颜子,一般人也不会有此涵养。

责任编辑:八宝钿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