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院的“茅山四宝”
2015-07-19 21:31:11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茅山道院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句容县境内茅山上。茅山原名句曲山,又名地肺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也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道院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茅山道院的镇院之宝“茅山四宝”让我们对这座道教场所有了更多的了解。据《茅山志》载,北宋元祐元年,宋哲宗孟皇后不慎将银针吞于喉中,御医束手无策。刘混康应诏入宫,孟皇后服了刘混康的道符后将针呕出,化险为夷。哲宗深感茅山道士医术神奇,赐号刘混康“洞元通妙法师”,住持京师上清储祥宫。不久,刘混康请辞返回茅山。徽宗继位后,下诏刘混康再进京师,这次他也只住了不到一年便又回到了茅山,徽宗遂先后赐送“镇山八宝”,其中就有玉器四宝。这四件玉器就是现存的“茅山四宝”。
一为玉印。印上所刻之字层层叠叠,状如云烟,这种字叫九叠篆,又称云篆。玉印上共刻“九老仙都君印”6字。据传,明洪武年间,朝廷将玉印收走,要刻成“奉天承运文宝”玺,但经3次雕刻,玉印上均现原来的6字,朱元璋知其非同寻常,令送还茅山。传说具神话传奇色彩,不足为据,但在明时,玉印确被调入皇宫后又返还茅山。由于此印神奇,历来珍藏于元符万宁宫,所以,人们又称万宁宫为印宫。
二为玉圭,形状上尖下方,色泽莹润。据传,此玉圭有一奇,其颜色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春秋二季,玉圭表面还会“出汗”。玉圭本是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活动时用的礼器,徽宗把它特赐予茅山,以示尊重。因此,历来茅山道观在举行重大道场礼仪活动时,都使用它。
三为呵砚,长9厘米、宽4.4厘米、高1厘米。此砚小而玲珑,造型奇特,通体晶亮,为砚中珍品。据传,人们对砚呵气,砚台即凝有小水珠,继而呵之再三,水滴增大,可研墨,故名呵砚也。
四为玉符,白玉制成,长9.6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玉符上篆刻“合明天帝日敕”6字,实为人身佩戴之饰物。茅山道士认为身配此玉符,可保吉祥安泰,因而被视为道教文物之珍品。
十年动乱中,茅山道院遭到严重破坏,“四宝”和其他许多文物流失,不知下落。粉碎“四人帮”后,道士们多方寻找“四宝”,但毫无结果。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市、县统战、公安、文化等部门从1983年夏天开始,组织专人追寻,终于从一位曾在句容工作过的老师处寻到线索,并顺藤摸瓜找到南京博物院。经过多次交涉,证实“四宝”的确存在南博。后在省政府、省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四宝”终于在1984年春节前回到茅山道院,1985年3月10日茅山道院为“四宝”举行了隆重的归山仪式。如今,这“四宝”已成为茅山道院的镇院之宝。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