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善抱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一家的香火、一国的香火能够持续绵延,必然有善建者建立了“不拔”的世界。物质的建筑,可能迟早有毁损的一天,但精神的建筑,却可以在人心中世代流传,所谓“薪尽火传”。比如老庄孔孟,是善建者,由他们勾勒出的中国文化的气息与精神,传承至今。世界上呢,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佛陀、耶稣,也是同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5年6月30燕乌集阙“老子速读”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那一天,新来读书的朋友提出了很多困惑,政治的、历史的、民族的等等。我觉得很多时候问题来自于盲信和缺乏自我立场,倘若真想弄明白一个问题,恐怕要花时间去研究,而不是浮光掠影,人云亦云。人类社群产生时,现实的困厄、主客观的纠结便随之而生,为什么有一些人能够相对笃定从容,有一些人却惶恐不安呢?正好读到了老子的五十四章,窃以为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一家的香火、一国的香火能够持续绵延,必然有善建者建立了“不拔”的世界。物质的建筑,可能迟早有毁损的一天,但精神的建筑,却可以在人心中世代流传,所谓“薪尽火传”。比如老庄孔孟,是善建者,由他们勾勒出的中国文化的气息与精神,传承至今。世界上呢,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佛陀、耶稣,也是同样。

 

      世界建起来了,可否守得住?我们自可以分辩说,时代变了,价值观与规矩也应当变,为什么要守?可有一些东西,还真是不变的。人类进化了几十万年到如今这个样子,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甚至几千年的人类社会与之相比,何其短暂!这里不谈历史,仅就个人而言,如果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去观照那个不变的东西,又去哪里找那份笃定与从容、充实与解脱呢?所以“善抱者不脱”,不贪多,观照自我与道的融合,持之以恒,或可“不脱”。

 

      那么,“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是如何由小至大,由个人至国家产生影响的呢?“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还是要从个人修身做起,或如儒家所言诚心正意,或如道家所言恬淡自然,两种态度一张一弛,可以并行不悖。个人修得真实充满,有静定之慧,不为外物所乱,自然会惠及家庭,使家有余力。这样的家庭组成了乡、国家、天下,德行就普遍了。所以,个人觉得,若不满于社会环境,又暂时无力去改变,那么,少些抱怨,多些建设自身与家庭罢。

 

      讲了这些以后,老子说我为什么知道这些道理呢?是因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世界再妖娆,共性共情是基础,推己可以及人。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