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忠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再读《尚书·大禹谟》有感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其大意首先是对罪犯用刑有疑问的,罪虽重,从轻罪之。说明在位者应“儆戒无虞,罔失法度。”在具体操作中因过失而触犯刑法的,对案情不凭空揣测,在判断不准确的方面,就应该宽宥;但是针对明知故犯的,罪再小,就该按照国家刑法规定,就地正法,为的是让民众不再触犯。

      其次是,在加赏功绩有拿不准的,功虽轻,应从重赏之。说明了居上位者需“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这样才可以使下位者忠于上位者,善则归君,过则称己,人臣之义也。
最后是宁可妄免大罪之人,也不枉杀无辜无罪之人!这就是为政者的仁爱之道!如果枉杀无罪,妄免有罪,两者皆失,那么就会放纵恶的滋生,必不得民心。也解释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人心的危在于难安,道心微小则难明,主要是戒敕在位者处理刑事案件一定要精准,实事求是秉公处理,这样百姓才会安心信服。
古文观止中《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他阐述了对《大禹谟》这短短两句经更为深刻的理解!

      苏子写道:

      ”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古代圣王的刑赏用心,我们现在普通人学起来都非常有教育意义。讲大道理谁都会,而从宽厚的角度做人做事都非常难的。
责任编辑:八宝钿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