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进退有度——读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感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二零一五年五月十二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语大家耳熟能详。原是说汉朝开国元勋韩信因为萧何向刘邦的推荐,才得以施展才华功成名就裂土封侯。却也因为吕后采纳萧何的计谋,使韩信身败名裂,死于非命。而萧何同样作为开国功臣,虽不能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建立军功,却能位冠群臣,声施后世。这里究竟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呢?在读了《萧相国世家》中获得了答案。
萧何在秦朝时本是一名碌碌无为的县卒。一次与御史共事,因工作出色,受到御史赏识,向朝廷举荐,却被萧何推辞。他与汉高祖刘邦是沛县同乡,曾经在刘邦犯事后帮助他逃避刑罚。当刘邦外出公干时,萧何又资助了比别人多的盘缠。在高祖起事后,萧何负责统筹后勤保障。在组织兵源,供给粮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免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此举使"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为后来楚汉相争,刘邦夺得天下奠定了基础。所以当天下大定论功行赏之际,虽群臣不服,但刘邦仍力排众议首推萧何之功。萧何因此位列群臣之首,封爵也传于后世子孙。
萧何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自身认真工作,成绩出色外,也与他的为人处事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处理与刘邦的君臣关系上,萧何的几次审时度势,进退有度,即让他获得了刘邦的认可,也使自己免于无妄之灾。在楚汉相争的拉锯时刻,天下大势未定,诸侯多反复。刘邦在外与项羽作战,将治国大事交与萧何处理。萧何也不负期望把关内治理的井井有条。突然刘邦多次派人回关内看望萧何。萧何本不明其意,幸亏他身边的鲍生提醒,将自己家族中的兄弟子侄送往前线入伍拥军,打消刘邦对他的顾虑,避免了一难。
建国初期,人心未定,刘邦外出平叛,萧何在关内设计将韩信诛杀。刘邦为此对萧何大加封赏,还设置专人护卫。在众人欢庆的时候,东陵召平却语出惊人,让萧何赶快推谢封赏,捐资劳军,以免飞来横祸。萧何依计而行,结果果然是龙颜大悦,萧何也避开一劫。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萧何在关内勤勤肯肯安抚百姓。刘邦在外却又屡次派人回来问询他的工作情况。有人就对萧何说,虽然萧何您位高至极,行事谨慎,做人勤勉,得人心声望高,但皇上对他完美的形象却更是顾虑重重。不如做些强买强卖的恶事自污其身自损声望来打消刘邦的顾虑。萧何采纳了他的建议,强买百姓良田宅院,闹得民怨沸腾,被告到刘邦那里。刘邦对此事的处理方式只是让萧何与民道歉,无更重的处罚。本来此事已经告一段落,萧何已经转危为安。但萧何却马上向刘邦进谏让平民来开垦皇家园林。结果刘邦大怒,认为萧何此举为谋私利,动机不纯,关押了萧何。后经人进谏才免于刑责。想来萧何此举是有意为之,让刘邦看轻他。犯小的错误来换取大的安全。
萧何虽不在军事上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但在政治上却能与君王左右逢源。他一贯处事谨慎,进退有度的原则,让他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避免了韩信的悲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